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

    家庭剧应该传递正能量

    ——从电视剧《小儿难养》的热播热议说起

    作者:李 蕾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8日 13版)

        近年来,家庭题材电视剧在荧屏上大获成功,引起了业界的竞相效仿。一时间,婆媳矛盾、争房分产、离婚出轨的故事泛滥,题材同质、剧情撞车,带来了市场的“饱和”危险。而近日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的《小儿难养》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创作思路。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该剧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该片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指出,《小儿难养》正面回应青年人的人生困惑,弘扬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为家庭剧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中国式家庭不只有剑拔弩张

     

        其实,中国的家庭剧不用剑拔弩张、吵架打斗,回归温馨情感、传达真善美也能很好看。中国视协副主席欧阳常林说,正如剧名《小儿难养》,对于电视剧人来说,要培养观众的口味更是难上加难。生产出来的精神文化产品如何既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又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正是我们电视人恒久不变的思考主题。但现在一些家庭剧的创作思路似乎走进了误区,它们片面强调作品的娱乐性和刺激性,而削弱了教化引领功能。好像没有点重口味、不出轨离婚,就没观众看似的。在这种创作环境下,《小儿难养》聚焦养儿问题,却不在“养儿难”上营造过多矛盾,而是通过剧情发展,为解决这一社会命题提供了一把钥匙,传递了正能量,这一点值得肯定。

     

        一个完整意义的现代人,不能只看娱乐人格,更要培养审美人格,要善于自觉地把生命实践活动升华为一种人生美学命题,这才是文化自觉的真正内涵。“现代社会,打着彰显个性招牌的极端个人主义开始出现,使人们在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个意义上受到了局限,包括对承担养育下一代的责任感,也产生了动摇。这样一来,利用观众对电视剧美的欣赏来培养一种超越功利和现实、着眼未来的真和善,用情感引领人们建立健全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儿难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分析道。

     

        “观众欣赏电视剧不只想从中获取视听快感,他们更想从剧中人物的经历中获得某些人生启迪和心灵体悟,这就是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进一步指出,从《大明王朝》《血色湘西》《恰同学少年》等具有历史深度的电视剧,到《麻辣女兵》《小儿难养》这种青春时尚题材,湖南电视台在电视剧方面花了很大精力探索,尝试培养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受众的审美情趣,表现出了一种责任的担当和艺术的追求。

     

    育儿话题开启家庭剧新视域

     

        家庭剧扎堆荧屏,以后还可以怎么拍?《小儿难养》的热播给电视剧创作者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考。其实电视剧创作不在于题材多少,关键还是看创作的角度和立足点。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观众面临的人生课题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做一部好剧不能一味跟风做热门题材,而是要另辟蹊径,找到新思路。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所说:“创作者得把自己‘打开’,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吸收更多养分,其实还有很多新内容等着我们挖掘。从这个意义上,来评价《小儿难养》这部剧,它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婚恋故事、家庭故事,它还涉及到社会学的深层问题。对于青年来说,这是探寻生活方式、追问生命意义的一个历程,为家庭剧开辟了一片新的创作领域。相信随着该剧的热播,将促使一批育儿剧的诞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在微博上感慨道:“谈恋爱看《奋斗》,婚前看《裸婚时代》,养孩儿看《小儿难养》。再以后要看《结婚十年》《牵手》《金婚》么?在电视剧中能经历别样的人生。”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李跃森对此分析道:“《小儿难养》可以说是80后真实生存状态的写照。这些曾被社会定义为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也到了该养育孩子的年龄。面对新生命,他们从最初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到逐渐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一步步走向成熟。这一过程在《小儿难养》中得到了生动展现,编剧和导演把握得非常准确。”

     

        《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则认为《小儿难养》是职场剧、家庭剧、青春剧的合成体。“说实在的,这三个类型都不新,但能通过‘小儿’这个话题将其艺术地糅合在一起,就十分难得。剧中的三对年轻人都面临一个生养课题,江心和简宁结婚生子,是最典型的人生走向;赵晓柔和吴迪想丁克;简艾因严道信的女儿乐乐与他相识。这就体现出了当代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具有现实意义。”

     

    台词接地气才能说到观众心坎里

     

        纵观这几年大量充斥荧屏的家庭剧,创作视角要么是高高在上,以说教的口吻,灌输各种人生哲学、处事态度,是为俯视;另一种则以“成人童话”的方式,将剧中人物的奋斗历程、恋爱桥段都描写得过于理想化,此为刻意仰视。而《小儿难养》则把视角拉回到了平面,台词很少说教,演员对白都给人一种水到渠成、自然流露之感。“近年来,反映80后生活的电视剧多如牛毛,但大多是‘过度解读’,总算有人真正站在我们年轻人的角度来说话了。”有观众甚至在网上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剧中既有“累得倒挺像个成功人士,挣得还不如一保姆多呢”、“我又爱了你24个小时”的幽默风趣,又有“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该哭就哭,该痛就痛,该心如刀割,就一刀也别躲。生活中的感受,每一秒都特别珍贵”等富有哲理的观点,还有像简宁在想象儿子长大后模样时那种清新隽永的独白,这些经典台词给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张育华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创作者能够深入了解当下人们的心理状态,从生活出发,经过提炼之后又高于生活,在各方之间找到了沟通的平衡点,所以才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丹彦强调,要想抓住观众的兴奋点,需要以小见大。要知小,就需要知道观众的困惑是什么,纠结忐忑的是什么;然后是悟小,就是理解他们,并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台词才能说到观众的心坎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