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01日 星期五

    八十年代

    站出来,你就是好样的

    ——华山抢险英雄谈雷锋精神传承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01日   05 版)
    1983年华山抢险场景。谢雄摄(原载《光明日报》1983年5月29日1版)

        每当看到耸立在校园中的华山抢险英雄战斗集体雕像时,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副院长兼脊柱外科主任雷伟仍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因为他就是当年抢险英雄战斗集体的一员。

        “历史不经意间就把我们推到了潮头,那一瞬,作为军人,尤其是军医大学学员,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回想当年,雷伟说:“华山抢险已经过去30年了,当初的同学天南海北,有高校的领导,有学界的知名专家,但这段经历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一辈子的精神灯塔。”

        1985年,刚刚毕业留校的雷伟主动请缨参加边境作战,并光荣地成为一名阵地军医。在风烟滚滚的战壕和猫耳洞里,他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决心为那些深受骨外伤折磨的战士寻找到更好的治疗手段。回校后,雷伟扎根临床一线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现在每年完成颈腰椎退变、脊柱侧弯、创伤等各类脊柱手术数百例,并将这些临床经验融入教学中,他承担的“野战外科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下海潮、创业潮不断更新着我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理解,但雷锋身上体现出的豁达乐观积极向上、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热情似火等品质都是道德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始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雷伟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想施助于他人,关键时刻,只要勇敢地站出来,给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一只手,把心中的雷锋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你就是好样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发出疑问:当代大学生能否像华山抢险英雄战斗集体那样,在关键的时刻站出来帮助他人?对此,雷伟回答是肯定的。他说:“2009年10月24日,在长江边秋游的长江大学一年级学生,发现两名在江中浅水区戏水少年被江流卷离浅滩后,三四名同学从不同的方向跳入波涛汹涌的江中救人,不会游泳的10多名男女学生手挽手涉水组成‘人链’协助。两名落水少年得救了,而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华山人墙’到‘长江人链’,说明大学生舍己救人的壮举将一代代延续下去。”(本报通讯员 檀琳 王立)

        华山抢险英雄集体事迹

        1983年5月1日,人头攒动的华山千尺幢上发生严重险情,一位中年工程师被游人挤离了台阶,引起连锁反应,十余名游客急速地直往下掉,正在这里游山的第四军医大学学员王强、李博、赵建华、王连刚、徐军、石俊、杨海涛、应可满、武若君、胡湖、雷伟11人自发组织起来,冒着自身被砸伤、撞落的巨大危险,奋力抢救从崖梯上跌落下来的十余名负伤游人。在百尺峡,他们冒着被挤落的危险,带头并组织游人筑起一道50多米长的人墙,屹立在悬崖的边沿,保护千百名严重拥塞的游人全部疏散,安全下山。随后,他们以非凡的毅力,沿着艰险的山路,将几名重伤员抬到安全地带,运用所学医学知识,为伤员紧急救护,并急送医院,使其脱离险境。

        抢险事件发生后,光明日报及时组织记者奔赴陕西采访,连续发表多组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1983年9月,解放军总政治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召开“华山抢险英雄集体表彰大会”。团中央授予华山抢险英雄集体“全国新长征突击队”称号,11名抢险学员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