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7日 星期三

    海纳百川聚英才

    庄小威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27日   15 版)

        二战以后,美国的科学研究领域引进了很多外国人才,这对科研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的科研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得益于它优越的科研机制和环境,我认为其中有三点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第一,利于创新的独立的科研体系。学术领域有很多的未知数,需要创新的思想和人才。比如在哈佛大学,一个助理教授就可以独立带一个组进行研究,而不需要跟着大教授的思路亦步亦趋。这样不仅更容易激发年轻人独立创新的能力,也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第二,科研资助体系具有包容精神,不急功近利。只要你对某个科学问题有兴趣,就可以去尝试研究。申请基金资助的时候,不会问你这项研究到底能不能治癌、能不能治感冒、能不能治艾滋病等这些问题。只要你能说明要做的东西很有趣,哪怕你什么都还没做出来,也有机会得到资助。它不要求把某项科研马上联系到一个具体的应用上,不急功近利,这样的科研资助体系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尤其能促进基础领域研究。此外,美国的科研基金还会给年轻研究者更多的鼓励,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创新性科研。

        第三,海纳百川,广泛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在美国,你可以看到在实验室里有很多科学家都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外国人在美国生活,一般不会受到歧视。

        但是近两年,由于经济的不景气,美国对于科研的资助也渐渐不如原来那样灵活了。比如当前,生物学方面的科研资助更倾向于支持那些能解决某种具体医学问题的研究,提交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课题申请往往需要与某个具体的疾病直接联系起来。我认为这样的做法缺乏长远目光,会使美国的科研走下坡路。

        除此之外,美国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恐怖分子”的标签会贴在某个国家或民族上,而且美国国内还会经常讨论限制移民等问题。这会不禁使人疑惑:美国现在到底是不是还欢迎外国人,我们还去不去美国?

        近年来我回中国,看到中国在科研方面却做得越来越好了。比如在国内几个较好的大学也采用了终身教授预备制(Tenure Track),工作做得好就直接晋升,做不好就会被淘汰,这样就可以鼓励和鞭策年轻研究者发挥创造力,做出顶级的科研成果。此外,中国对科研基金的投入也大幅增长,很多科学家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做研究。

        在吸引人才方面,中国需要学习美国海纳百川的气度,不仅要吸引海外华人,也要吸引其它各国人才。海外尖端人才是中国21世纪科技腾飞的人才宝库,发挥这批人才的优势为中国建设服务,在当前有特殊的意义。充分利用他们多年积累起来的个人才干及在海外的庞大联系网络,将有效地拉近中国与国外的差距。不过随之而来,更需要我们关注这些科学家来之后如何安排、解决好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具体问题。这些都需要国家出台有力、具体的政策,让他们来到中国就像回到家一样。

        最后,我想说,我国科技人才的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去年我访问了中国几所顶尖大学,跟国内年轻教授进行了座谈,觉得跟美国优秀年轻教授比起来水平基本一样。也就是说我国的精英科技人才和美国相比,已经基本没有多大差别了,区别仅在于中国的基数还较小。

        (作者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