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严圣禾、龚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北京人权论坛12日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科技、环境与人权”。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孟复,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上,黄孟复介绍了中国人权发展进步的情况。他指出,人权作为一个承载着人类美好理想与追求的庄严理念,在当今中国已成为鲜活生动、惠及全体人民的实践成果。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时,中国人权事业必将呈现更加美好的图景。中国将继续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全面统筹、开放合作,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
黄孟复表示,加强各国非政府组织间的人权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相互理解与合作,是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他就此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二是积极倡导和谐包容的价值理念,三是开展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四是进一步增强创新进取意识。
罗豪才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环境与人权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科技进步是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科技、环境、人权的全面发展与良性互动,是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幸福和谐的根本保障。本次论坛围绕“科技、环境与人权”的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对于增进了解、寻求共识、扩大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的深入持久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罗豪才表示,维护和发展人权,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他主张倡导包容的理念,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倡导互利的原则,打破和消除科技壁垒,让科技成果惠及全人类;倡导多样化的模式,不同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差异选择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倡导平等的机制,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王晨在致辞中说,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大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强调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将继续沿着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前行,为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美好的社会而不懈奋斗。
王晨指出,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中国人口多,区域差异性大,发展不平衡,在进一步改善民生和人权状况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我们将努力推进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所面临的人权问题也不可能相同。在人权问题上,应以求同存异的原则,处理彼此关切,增进相互交流,逐步消除隔阂。人权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通过大家的坦诚交流和研讨,我们对科技、环境、人权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更多思想与智慧,进而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世界五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相关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和国内人权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科技、环保典型示范城市和单位代表120多人出席会议。在开幕式和上午的研讨会上,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人权中心主任阿克曼·卡尔马托维奇·萨义多夫,欧洲人权代表机构委员会委员、乌克兰法学会主席尼娜·卡尔帕乔娃,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特别机制司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处处长奥莱斯特·诺沃萨德等16位代表作了发言,他们热情赞扬了近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认为中共十八大后中国人权建设出现了新进展、新气象,十八大强调和重申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将其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完全能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会代表还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赞赏中国努力通过推动科学发展来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主动参与全球环境的合作与治理,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态度。
一年一届的北京人权论坛从2008年开始,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几年来,论坛始终坚持坦诚交流、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的原则,吸引了国际人权领域的众多官员和专家,成为各国在平等、和谐、包容、开放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人权交流、探讨人权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的了解与理解,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届论坛为期两天,12月13日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