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子午工程:空间环境变化的“监视器”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24日   06 版)

        北起漠河、南至南极中山站,东起上海、西至拉萨;15个台站,38个观测站点,23种94台(套)观测设备——在东半球120度子午线和北纬30度,中国科学家“铺设”了一横一纵两条空间环境监测链——这,就是子午工程。

     

        今天,子午工程在北京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其开始进入正式科学运行阶段,成为一把监空利剑。

     

        监视空间环境变化的规律

     

        与地球一样,空间也有各种“天气”。科学家们解释说,太阳活动携带着巨大能量和物质,会引起人类所处的地球空间环境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就被称之为“空间天气”。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不仅会对卫星的发射与运行产生影响,也会对电力、通讯,甚至人类健康产生威胁。近些年来,空间环境监测已经成为空间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2008年1月,简称为“子午工程”的“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开工建设。这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国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等七个部委12个单位共同建设。

     

        子午工程就是要综合运用地磁、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探测手段,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30公里以上直到几百公里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的空间环境参数。子午工程科技委主任魏奉思院士说:“子午工程的目的是了解我国上空这种局域性的空间环境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球系统全球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应对空间天气灾害。”

     

        世界领先的地基空间环境监测网

     

        由29位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认为:“子午工程是目前国际上监测空间范围最广、地域跨度最大、监测空间环境物理参数最多、综合性最强的地基空间环境监测网。”

     

        子午工程的建成,不仅能大幅提高我国空间天气预报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力支撑和保障空间活动的安全,更将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快速步入先进国家之列——子午工程处于国际同类科学装置的领先地位,其综合性在当前国际同类观测中是独一无二的。

     

        以我为主的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

     

        以子午工程为基础,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项目——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

     

        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将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向北延伸至俄罗斯,向南至澳大利亚等,与西半球60度附近子午链,构成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绕地球一周的空间环境监测子午圈。吴季说:“我们计划与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巴西等国的120°E+60°W子午线附近的近百个监测台站进行合作,开展联合探测,实现日夜24小时、全球纬度的同时观测。”

     

        今天,并不是子午工程的终点。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介绍,子午工程二期正在筹划中。“在子午工程运行的基础上,增加东经100°E和北纬40°N的两条观测链,拓展对我国上空空间环境特征区域的观测范围,覆盖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北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空间区域。同时,将大幅提升我国对空间环境的认知能力,实现从认知能力到保障能力的跨越。”(本报记者 齐 芳 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