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托起教坛的未来之星

    ——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24日   06 版)

        “教书,是我钟情的神圣事业;育人,是我承载的终身担当。我将忠诚恪守:学高为榜……为成为教坛明日之星而矢志奋斗,铸就湖北二师永久的荣光!”日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第二届“行知实验班”开班,学生紧握拳头宣誓。

     

        “‘行知实验班’是学校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打造‘精品示范生’的基地。”学校党委书记严文清说,作为师范类院校,学校始终以“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为办学宗旨,以“办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为目标,以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出了一批能“站稳讲台”的师范生。

     

        行知实验班:师范生的“黄埔军校”

     

        “每天早上上课前进行20分钟的礼仪形体训练,下午上课前15分钟的诵唱训练,第八节课是45分钟的三字一画训练。”回忆起在行知实验班的“一日三餐”,章丝怡记忆犹新。

     

        今年从湖北二师毕业的章丝怡,现在已经是武汉小学的一名教师。2011年,首届“行知实验班”开班,章丝怡成为“幸运”的一个。“我们都把‘行知实验班’叫做‘黄埔军校’,它把我们铸造成了师范生中的‘尖兵’。”章丝怡说,行知实验班传授全方位的教师技能、提供最好的老师、设备、实习平台,成为它的学员能不幸运吗?

     

        “我要求他们必须人人懂简谱、会编排舞蹈、会主持、会一种棋类或者球类、会讲故事、会组织活动。”行知实验班总导师谭细龙称,行知实验班以培养“乐教、适教、会教”的师范生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依法执教、课堂教学、教育技术、班级管理和危机处理、专业发展五项能力。

     

        行知实验班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在教师素质训练中心上的。依托实验室先进的设备,行知实验班为学生提供微格实验教学、电子教案设计、心理咨询与辅导、班级活动模拟、三字训练、口语训练等课程。其中微格实验室可以模拟仿真课堂,对学生模拟上课进行微格摄像、监控、点播等多种功能,学生可通过反复演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与反思,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当老师的全过程。”谭细龙说。

     

        “教学做合一”:育人模式的“指挥棒”

     

        行知实验班主要针对大四学生做强化训练,但其实学校从大一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贯穿大学四年。

     

        “大一就开始修炼技能不早吗?”、“会不会影响理论课的学习?”面对学生们的疑惑,省教研室主任傅华强认为:“传统的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实习时间短而集中、学生自主训练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导致现在的师范生毕业后难以短期内‘站稳讲台’。”

     

        针对传统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弊端,湖北二师推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实践教学模式从“满堂灌”、“一言堂”向“教学做合一”转轨,改“被动型实践”为“主动型实践”,实践活动从校内、课内向校外、课外拓展,并在不同的学期,按照学生年龄、知识和智力的增长,提出不同的训练内容、任务及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全程教育实践能力训练。

     

        严文清说,大学四年主要有三个阶段的实践能力培养。第一阶段:学校各院系组织倡导学生成立教师素质“自主修炼营”,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修炼项目;第二阶段:以教师素质训练中心为依托进行专项实践能力模拟训练;第三阶段:学生在实践导师指导下,到中小学进行现场见习和顶岗训练。

     

        三重导师:教坛之星的“造型师”

     

        教师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资源,而对于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学校来说,教师就更加重要。学校教务处处长夏力告诉记者,湖北二师拥有一批“接地气”的“双师型”教师。

     

        “早年,我是一名中学的骨干教师,后来才成为大学副教授。”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冯光庭教授说,因为曾经在一线学校教过书,对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他针对性的培养优秀中小学老师提供了很大帮助。

     

        跟冯光庭有相同经历的老师,在湖北二师还有很多。他们既拥有专业的学科背景,也都曾经从事过一线的中小学教育,了解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有的素质,更能找准现在基础教育的缺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学校更是挖掘一切资源,为学生提供指导。大学四年,师范生要接受“三重导师”的“包装打磨”:行知预备班期间,学校以院系为单位,每个院系聘请2-3位导师;行知实验班期间,聘请湖北省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中小学、市区教研员担任导师;伴岗实习期间,实习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全程聆听学生的每一节课,给他们提出建议。

     

        “实践指导老师、省市教研员、中小学教师全程参与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严文清说,在“双师型”老师和“三导师”制的保障下,师范生可以汲取足够的养分,成功地走上讲台、站稳讲台、留在讲台,成为教坛的未来之星。 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刘小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