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理论随笔

    农村经济发展这杯水会越来越满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张晓山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1日 13版)

        10年来,党中央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工作中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重大措施,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许多实实在在的数据展示了这10年来中国农村与农业的巨大变化。

        2011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57121万吨,比上年增加2473万吨,增产4.5%,比2003年增加1亿4000多万吨,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几年快速增长,2011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4%;特别是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出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可喜迹象。

        2011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的1196元提高了92%。

        过去几年来,各级政府更加关注改善广大农民的民生状况,加快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领域和范围,不断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一大批“水电路气房”项目建成。从2003年到2011年,9年中,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农村公路,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000多万户,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2007年国家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寄宿生活费,农村1.5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和1100万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现已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试点覆盖60%的县、7800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2012年,新农保将在农村地区实现全覆盖。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常在农村基层调研,一些亲身经历的凡人小事往往给我留下更深的印象。记得几年前在宁夏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去一家农户做问卷调查,这家有两个儿子,年龄大概相差两三岁,但在调查时发现他们在同一年级念书。我问其缘故,主人回答,老大前几年因交不起学费,只好辍学。国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后,他又重新回到学校读书,正好和弟弟同一个年级。去年我去云南红河州一个贫困县调研,入户走访一位老大娘。当问到是否加入了新农合时,她拿出了一个皱巴巴的新农合小红本,上面记录着她历次看病吃药从新农合报销的金额。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温暖着我的心,使我深切感到,这些年来有关“三农”的政策措施确确实实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过去10年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成绩斐然,但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如果把这些年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做半杯水的话,与过去相比,杯子里已经有了不少水,但与要实现的愿景相比,杯里的水还应更多、更满。可喜的是,党中央一直对“三农”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9个中央1号文件一再强调,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回顾过去10年来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演进历程,我深深感到:在任何时候,在有关三农问题的任何事情上,都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准则: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这是中国农村改革实践所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展望农村未来的发展,只要继续坚持以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为基点,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农村经济发展这杯水一定会越来越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