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4日 星期二

    规划绘蓝图 项目育新人

    作者:袁行霈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4日 13版)

        古籍整理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制定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中长期规划时,自然将学术性放在第一位,反复考虑项目的学术价值,整理者的学术水平,以及整理方式是否合乎学术规范。首先,整理的古籍必须是有重要意义的;第二,整理者必须是研究有素的学者;第三,整理方式必须是适合整理对象的,最好是有创新性的。总之,希望这些项目完成后,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体现在最高的水平上,不仅为进一步的研究阐释提供最可信赖的版本,而且它们本身就是重要的研究成果。

        综观刚刚出台的《规划》,有几个亮点引人注目:一是突出了出土文献的整理。这类项目一共61种,约占全部项目的八分之一,其中有些是新出土或新发现的资料,如《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北京大学藏汉墓简帛集成》等。二是囊括了若干集大成的项目,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全明杂剧》等。三是覆盖领域宽广。在范围、种类和结构方面有较大突破,不仅仅局限于四部典籍,加大了农学、医学、天文、水利、建筑等各类典籍的整理出版力度。四是慎重对待前人已整理过的古籍。列入《规划》的新整理本必须是补充了新的资料,吸取了新的研究成果,后出转精,如《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订补本)》等。五是重视古籍数字化工作。这类项目共列入20项,既有古籍全文数据库,也有具有较高信息含量的知识分析系统,对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如《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收书2.5万种,50亿字;《二十四史知识分析系统》,运用新的科技成果,不仅具有检索功能,而且具有分析功能。

        《规划》绘就了2011-2020年我国古籍整理出版的宏伟蓝图,要实现《规划》目标,将项目转化为精品力作,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古籍整理出版人才,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特别是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长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古籍整理出版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教学与实践还不能顺利对接,更有甚者,听说前些年有的高校在考核研究成果时,竟然不承认古籍整理是研究成果,这真是咄咄怪事。我希望这种状况已经改变,并永远不再出现。古籍小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特别注重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引导,提倡通过项目实施加强古籍整理出版方面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规划》中不少特大型、大型项目,承担整理和出版的团队以经验丰富的老专家牵头,以功底扎实的中年专家为主力,带动一批青年学者和编辑,形成了老中青结合、承前启后的古籍整理出版人才梯队。

        古籍整理是艰苦的学术研究工作,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好的成果,而一旦取得这样的成果便会有长远的意义,并非如昙花之一现,事过境迁便被时代抛弃。因此,古籍整理出版的价值不能完全用市场衡量。古籍整理工作者大多兼为学术研究者,如没有长期研究的积累便不可能做出卓尔不群的整理工作;出版社的古籍专业编辑,同样也为祖国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应当给这些钟情于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群体应有的评价和相应的待遇,要建章立制,对那些多年来默默奉献、矢志不渝的古籍整理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以鼓励,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