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6日 星期一

    问天勇士光耀神州

    ——记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6日 01版)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堪称完美,3位航天员作为任务“代言人”功不可没,13天的太空航程,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多项新纪录在他们手上诞生——

     

        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在太空运行的天宫实验室;首次手控在轨交会对接;首次女航天员飞天;首次航天员较长时间在轨驻留;首次系统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通过“三重天门”

     

        按理说,有神舟七号的飞天经历,二次出征的景海鹏应感到轻松,但他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作为指令长,他不仅要在任务中独当一面,而且要协调整个乘组形成合力。这对他来说是一项全新挑战。

     

        此次任务的一个环节是航天员首次入驻天宫一号,航天员要打开返回舱舱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进入天宫一号。看起来线条简单的3道门,却有可能成为一道道“拦路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年3月,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人飞行乘组组成后,景海鹏与他们分别进行细致的交流。景海鹏心里明白,“1+1+1”等于“3”不足以保证完成任务,必须做到“1+1+1”远大于“3”才行。

     

        有一次在训练中,在轨道舱的景海鹏用口令通知在返回舱值守的伙伴,侧头看见同伴向他做了一个“OK”的手势。训练完成后,景海鹏便提醒同伴,入轨头三天,是空间运动病的高发期,要尽量减少头部活动。万一因此诱发空间运动病,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点点滴滴的磨合、碰撞,换来的是三人间炉火纯青的配合。

     

        曾有人问景海鹏,你已经到太空执行过任务,但还有许多战友没有实现飞天梦想,而且载人航天飞行的风险很高,你为什么还要重返太空执行任务?对此,景海鹏坦言:“航天员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生命,更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只要任务需要,我会毫不犹豫再上太空执行任务。”

     

        打下“太空十环”

     

        6月24日,是一个被写入中国航天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刘旺以沉着冷静的操作,手控交会对接成功,打下“太空十环”!这个十环,比自动对接精度更高,组合体姿态偏差最大角提高了10度以上;这个精度,让中国建设空间站的步伐迈出了关键一步。

     

        当专家们为刘旺出色的表现打下满分时,他却略感遗憾:“任务完成得虽不错,但比自己的标准还差一点。”刘旺,就是这样一个永远追求完美的人。

     

        为了这完美的对接,刘旺在地面进行了1500多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且成功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百。

     

        胜利完成对接任务后,刘旺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但冷静的刘旺也有感性的一面,在撤离天宫一号前夜,他对度过了10多天的太空之家充满留恋,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游”遍了“家”的每个角落。“家”里每一寸空间,每一个物件,都像是他最为珍视的宝贝。他在那里写下对下一个任务乘组的祝福:欢迎你们来到天宫一号!

     

        好强的“邻家女孩”

     

        刘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亲切、爱笑的邻家女孩,但这个“邻家女孩”却作为中国首位女性航天员上了太空!

     

        人们给予刘洋很多关注,也有种种疑问和担心:女航天员上去会不会需要别人来照顾?她是否真的具备执行航天任务的能力?

     

        入轨初期,操作动作多,刘洋出现短暂的不适,空间定位不准确。但她没有惊慌,仔细回想在模拟器上训练时的方向,以此作为基准,她不停自我调整,终于克服太空给自己设下的第一道障碍。

     

        爱笑的刘洋还很善于从工作中发现乐趣。有一个细胞实验,在地面模拟时,容器很高,刘洋要踮起脚尖操作,很费劲。而在太空失重的作用下,她很轻松就可以攀上天花板,“好像飞檐走壁的大侠,再不用垫脚尖!容器盖打开后,自然就立着,不用一直举着。”刘洋兴奋地手舞足蹈。

     

        返回舱返回降落的过程可谓惊心动魄,舱体快速旋转、翻滚、摇摆,外加几重叠加的力量,巨大压迫,仿佛要把航天员甩出去。刘洋死死抱着开关指令板,抬胳膊、动手指都变得异常艰难。当刘洋坚持着将指令发出,报告航天员状态良好时,地面上所有人终于松了口气。

     

        飞船返回地面,所有人都急切地想知道女航天员的身体状况。或许是心情急切,人们觉得等待的时间无比漫长,当刘洋出舱时,她绯红的面颊让很多人猜测:难道刘洋是化妆后才出舱的?

     

        原来,飞船落地后的侧立位,把刘洋留在最里侧,狭小的空间伸个胳膊都困难,需要两位同伴做好一切检查和准备工作后,一个个依次出舱。那天天气炎热,厚厚的航天服和保暖内衣将她烘烤着,面颊自然热得绯红。

     

        刘洋说,能被祖国需要是她最大的幸福。她就是带着这种幸福和自豪飞上太空的,绯红的笑容是她最好的表达。

     

        (本报记者 尚文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