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6日 星期一

    体育英雄应时而生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6日 01版)

        怒吼的孙杨,一举赶跑了半个世纪来阻滞中国男子游泳奥运夺冠的“拦路虎”;甜美的叶诗文,用世界纪录续写了中国“金花”的辉煌;霸气的张继科,旋风般地实现乒乓球大满贯;低调的陈定,迈着坚定的步伐摘取中国男子竞走的首金。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个个夺冠的瞬间,向世人展示了美好的画卷——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奥运舞台上,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为中国打破奥运金牌零的纪录,到悉尼奥运会进入金牌榜三强,再到北京奥运会以51枚金牌笑傲群雄,中国健儿们展示了东方大国的竞技实力。这不仅仅是体育实力的体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奥运赛场上愈益优异的成绩正是最佳体现。

        纵观伦敦奥运会赛场,中国健儿们踏着前辈的足迹,凭着璀璨的金牌成为让世界为之一震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成功,是转型期中国体育的胜利。从1988年汉城兵败到2008年北京登顶,中国人凭借“奥运争光计划”,在20年的短暂时间里实现了奥运史上的奇迹。经历过北京奥运会辉煌的顶点,如今,日益富强、眼界开阔的中国人早已不再把奥运金牌作为“强国梦”的唯一出口,中国体育再不需要用金牌的数量来证明自己。中国体育,更需要用高质量的金牌、有影响力的成功和更广泛的群众体育来充实自己。

        伦敦奥运会带给中国人的金牌体验更加真实。中国代表团于金牌榜上与美国代表团在伯仲之间,国人更加看重金牌的质量,以及背后奥林匹克精神和全民体育的普及——这是一个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进发的宝贵情感基石。

        竞技场上,除了传统优势项目如乒乓、跳水一路高歌猛进,在游泳等基础运动项目上获得了重大突破,而雷声在花剑上的惊天一刺则终结了欧美人在此项目上长达113年的统治。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肖天曾说,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两个领域,竞技体育的目的就是拿金牌。这也是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载体。一位职业运动员,奥运金牌包含了他一生的泪水、汗水与坚持,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是他们的职业操守。奥运健儿们的成功更是全民健身事业、体育强国建设的“助推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的这一号召应当借助伦敦奥运的东风进一步体现。

        然而,某些西方媒体始终抓着所谓的中国金牌战略不放,夸谈美国、英国的大国心态。当聚光灯对准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时,奥运最高领奖台上的“飞鱼”眼中同样闪着晶莹的泪光。当英国自行车选手彭德尔顿夺冠时,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在观众席上雀跃欢呼。事实上,对待奥运、对待金牌的态度,所有国家都是一致的渴望,而某些西方媒体往往宽己严人,他们怀疑中国运动员金牌是否作假,却忘记英国民众因奥运前4天无金牌入账而抱怨首相。

        BBC为什么对菲尔普斯以一己之力拿下8枚金牌没有产生过怀疑,为什么对那么多震惊世界的新纪录没有产生过怀疑?为什么中国女羽被取消资格就要否认她们的奥运精神?为什么英国自行车运动员假摔还可以继续揽金?这种选择性怀疑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我们对伦敦奥运会残缺的赛制提出申诉。

        奥林匹克精神无疑是全球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想在充满残酷竞争的竞技场上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就必须修补完善相关制度漏洞,为各国运动员创造一个真正公平博弈的环境。

        在奥运赛场这样辉煌的地方,中国年轻的体育健儿们沿着姚明、刘翔、李娜走过的道路,在一个最恰当的时刻出现。他们的成功和辉煌理当为世界体育史册所记载。

        正如同孙杨所说的,他生逢其时。在更好的经济基础和身体条件下,在开放的心态和良好的训练条件下,在先进的体育观指导下,中国健儿们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这一切,理所当然地吸引国人的强烈关注,最大限度地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大地强化国人的健身意识,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共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