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在我过去的印象中,仅仅是一张中学历史课本上的黑白照片。而如今,赣州是一片让我成长、洗涤心灵的净土,也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在老乡家藏衣服、递烟的故事
我在宁都县小布镇小布村住在王家福大爷家。第一天王大爷的老伴龚大妈就跟我说:“小彭,衣服换下来就放在这个桶里,我给你洗!”高温天气下,每天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湿。我说:“您和我母亲年纪差不多,您就把我当儿子,有什么事让我做。我还没给您洗衣服呢,怎么能让您给我洗!”龚大妈说:“你一个孩子从那么远来,劳动又辛苦!衣服必须我洗!”说了半天,我执拗不过,只好嘴上答应,心里却并不想让大妈受累。晚上回家后,我换了衣服,倒头便睡。第二天早上发现,我头一天穿的衬衫已经洗好挂在了阳台。
当晚我准备睡觉时,想起这件事,就把衣服藏到床头。可当我起床时,衣服居然又在阳台上挂着……从那天起,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洗了。
第一次见王大爷,我拿出特意准备的好一点的烟递给他,龚大妈说:“你抽你的,你的烟好!他抽的都是3块钱的。”王大爷也笑着不接烟。我说:“王大爷,你们是不是不把我当儿子?儿子给爸爸递烟,总得接吧!”王大爷说:“你是我儿子,所以得听我的!”就这样,那天我抽“好烟”,王大爷抽3块钱的。
第二天我去买了一盒3块钱的烟,心想,既然王大爷不接贵的,我们可以一起抽便宜的。巧的是王大爷买了一盒“好烟”给我。我就说:“今天听您的,你抽你的,我抽我的!”话音未落,王大爷已经把我手里的烟“抢”了过去,把“好烟”塞到我手里。
后来,我和王大爷递烟没有一次成功,却传递了深厚的情谊。离开小布村的前一晚,我把一条“好烟”悄悄放在王大爷家的柜子里。可回到北京后,我打开行李箱,发现送给王大爷的烟就在里面。
小布的暴雨洪水
我们刚到宁都那一天是35度高温。车窗外,刚种上的水稻都漂在水里,一片狼藉。原来,三天前这里刚经历暴雨,洪水冲毁了大部分农田。我们立即下车,往农田走去。一个正在水洗秧苗的大姐说,村里几乎每家都受灾了,只有重新翻地,重新插秧。
防洪设施是农业的生命线。我们第二天便赶往山堂村,这里的防洪堤坝刚被冲毁。到达河边堤坝时,这里聚集了上百人,大多是自发来的农民,在干部指挥下修筑堤坝。我们拿起铲子和挑担,也干了起来。
气温很高,汗水往眼睛里直灌。沙地被洪水淹过,踩上去就是一个坑。沙袋200多斤,两个人挑一袋,走起来晃晃悠悠,十分艰辛。在这里干活没有工钱,大家却干得热火朝天,附近的村民还把自家的西瓜摘来给大家吃。这份质朴,这份坚韧,着实让我感动。
在大山深处守望着的“婆婆”
在小布镇上潮村,我们见到这样一位70多岁的老人。30多年前,她看着村里上学的孩子没有午饭吃,老师的生活条件艰苦,就义务为他们做饭,让老师住在自己家里,不要一分钱,也不向政府要求任何帮助。她的丈夫已经去世,自己没有孩子,就靠种田、养鸡、喂猪的收入,支持教育。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她叫吴金秀,一个平凡的农妇,大家叫她“婆婆”。于是,在小布镇,“婆婆”这个词有着特殊的意义。
“婆婆”说:“我看到一些读书好的人的生活会变好,就觉得这件事做得对!村里太穷了,许多老师教一段时间就走了,我们都想留住他们!”陈永芳老师说:“我们好几次都坚持不下去了,但看着婆婆,大家都舍不得离开。”
我问婆婆想要什么回报,她笑了:“我要这些孩子(老师)以后结婚了能把媳妇或者姑爷带来让我看看,如果生了小孩也带来让我看看!”
作为记者,我知道自己今后应该多关注什么了!本报记者 彭景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