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走基层·心中的牵挂32

    永兴渔民老黄的心愿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02版)
    本报记者王豫斯(左)在采访黄建国。 本报记者 赵洪波摄

        渔民老黄名叫黄建国,家住西沙永兴岛北侧的七连屿村,这几天有热带气旋经过永兴岛,老黄把渔船在港口安顿好后,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一下了。

     

        老黄的家是由一处废弃的老旧碉堡改造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面看起来圆圆的,非常结实,“就是闷热的不行。”一间房子只有几个小窗口能透气,在这座热带岛屿上显然不够。

     

        自2001年从老家文昌上岛以来,老黄每年只在过年时回去一次,“家里面没什么事,我在这安心打渔就好。”老黄的渔船不大,只有8米长,出海的时候,他每天早上6点出发,下午3点就可以满载而归。“我在岛附近10海里的范围内打渔,这边鱼很多,不用走太远,容易捞。”

     

        三沙市成立的消息在这个只有38户居民的小渔村引起了很大反响,“乡亲们前一阵知道了就开始议论这个事儿,大家都很高兴。”对老黄这些在岛上常住的渔民来说,成立三沙市,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希望。

     

        毫无疑问,三沙市成立后,基础设施建设会马上跟进。在永兴岛上的渔民,将成为首批受益者。据三沙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郭勇介绍,永兴岛首先将扩建现有的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保证环境不受污染。同时,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也将建成,渔民的孩子们再不用为求学而与父母分居两地了。

     

        “渔民的收入也会增加。”七连屿村村委会主任符载畴告诉记者,目前这些渔民户均年收入大概是3万元至5万元,三沙市成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来岛上,更多的人知道这里,他们就可以把鱼卖到更远的地方,收入自然会提高。

     

        “听村委会的干部说,以后在永兴岛上都是现代化的居民社区,我们的居住条件会改善很多。”对老黄来说,憋闷的“碉堡”和单薄的木板房将成为历史。

     

        傍晚,渔村的炊烟升起来了。平时在大城市高档酒楼里动辄千元一斤的石斑鱼、东星斑等海产品,在这里只是普通渔民的家常便饭,“买一些鱼吗?东星斑80块钱一斤,石斑鱼40块钱一斤。”听到这令人咋舌的低价,记者非常惊讶,但由于路途遥远,买些回去的打算只好作罢。

     

        “三沙市的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但说到开发,还是要靠人。”符载畴说,“现在三沙市成立了,政策有了,条件好了,渔民留住了,我们有信心把鱼卖到全中国。”在他眼里,记者看到了与老黄同样的期待,一幕美丽的南海建设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王豫斯 本报三沙市7月24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