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恢复农村学校是实事求是

    作者:胡乐乐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02版)

        7月24日媒体报道,教育部日前公布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我国将通过专项规划和督察,着力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路途变远、交通隐患、班额过大等突出问题。针对“盲目撤并”,征求意见稿提出规范要求:多数学生家长反对或听证会多数代表反对,不得强行撤并;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保证孩子们“就近上学”。

        10年来,各地一窝蜂地撤点并校,使农村教育生态日渐脆弱,许多现实问题浮出水面:孩子们上下学路途遥远,寄宿制导致低年级孩子心理问题频发,学校撤销造成乡村文化断裂和凋敝等。这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经由媒体的深入报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学者的调研与强烈呼吁,现在终于体现在教育部的官方文件里了。

        恢复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农村孩子又可以在家门口上学了,这对他们及其长辈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今年“六一”前夕,湖南湘西武陵山区的村民就向在当地考察的温家宝总理反映,“学校离村子远,接送很不方便。孩子太小,每天早出晚归,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温总理随即指出:“学校调整布局要实事求是,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年龄、上学路途、安全等问题,建立或恢复一些农村教学点,不要让孩子们的精力都花在路上。”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增加,农村适龄儿童越来越少,撤点并校能提高政府教育投入的产出和效率。但是,在教育这样上涉国计民生、下关千万家庭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不能用数字化、概率化的宏大叙事,遮蔽任何一个适龄儿童的真实需求,挤压任何一个家庭的基本权益。孩子数量少不代表就应该被忽略,坚持在村寨和边远农牧区办好学校或教学点,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地方已开始着手恢复遭撤并的农村学校。比如,今年年初,江苏省徐州市重新研究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方案,决定新建一批农村中小学,恢复部分被撤销的学校布点。新疆也决定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恢复已经造成学生失学、影响入学率或交通不便的边远农牧区学校和教学点。这些政策与实践已经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期待这些地方探索与教育部的规划良好互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决定在哪里安放自己的书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