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9日 星期四

    一部“宫府院”题材的好戏

    申 澈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19日   07 版)

        中国电视剧坛的宫、府、院题材戏深得观众青睐。最近央视八套播出的长篇电视剧《木府风云》,又是一部“宫府院”题材的大戏,好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在三个方面做足了功夫:一是凶险恶辣与善良美好的较量始终置于非常复杂的故事框架之中,扣人心弦;二是木府后宅的规制习俗和丽江独特而美丽的边地文化,曲尽其妙;三是作品的主题积极向善,即以阿勒邱和木增为代表的木府中人,以仁爱、和美、宽宥之心,化解矛盾,消除怨仇,努力使丽江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一、这部剧的一大特点,就是不遗余力地追求故事的复杂性、悬疑性和传奇性。特别可贵的是,在密集的布线中仍然将故事编得看不出破绽,具体表现在动机的出发,关系的照应,气氛的渲染,细节的铺垫等方面,既时时处处出人意料、曲折奇险,却又缜密、周全、合理,显示出主创人员非常过硬的叙事能力。观赏过程中,我自己常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它常常不跟着你的经验、情绪和判断走,而是比你更加先见高明,更加曲折回环,更加出其不意,这些都大大刺激了观赏兴奋点。比如,在殉情谷内,眼看两人就要被冰雪掩埋,阿勒邱看着昏迷的木增,突然心痛如绞,她突然意识到不能让丽江失去一个未来的好土司,阿勒邱明白此时的殉情,只是自私,她希望木增活下去,这是其一;后面又有边匪突袭,须有木增这样英明的统领,这是其二。这样一来,这就将到了殉情谷的情人必须得死的习俗破得合理,合情。都说放易收难,但《木府风云》可以说做到了两者的统一,这就难能可贵。

        二、这是一幅丽江的风情画。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文艺理论家都对作品承载巨大的认识功能寄以厚望,因为它们能够最直观形象有魅力地记载逝去的地域人文遗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剧是标本式的,活化石式的。它不是简单地把以往后宫题材场景变成了后宅场景,把宫闱之争转换成了宅门之争,而是把木府里的组织、世袭、婚制、主仆、人文、习俗以及东巴文、纳西古乐、建筑、服饰、奇花异草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木府风云》中,我们看到了五六百年前的木府盛况,全剧充分展现了纳西族广采中华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在艺术风格上,有着诗意的、浪漫的、明丽的追求,色彩斑斓,诗意盎然,不像宫闱戏哪样,充满着阴郁、脂粉的味道。

        三、最为重要的是,该剧让观众充分领略了偏处边地的后宅里如何上演着大爱、大美的,是如何推崇和张扬的人生境界和美学境界的。阿勒邱是这部剧的灵魂人物,在她身上,至少有两点,一是自己的美丽人生,一是在她影响下木府里众人的成长转变。马克思说得好:“怎样在非人的环境中得以合乎人性地成长。”我们看到,阿勒邱尽管有多处我们看到她灵魂的独白和内心的挣扎,但仍以自己一颗顽强的美丽心灵得以在凶险的环境中成长,而且在她的影响和洗礼下,整个木府成为了一个合乎人性的环境。至此,我们发现了一个无限美丽迷人的世界在后宅里敞开,那就是阿勒邱,可以说,木府是经过了一场美的洗礼,才变得更加祥和宁静。在剧中,我们看到主创是如何把一种美好、宽恕和善良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征服力量,正像最后罗氏宁对阿勒邱所说的:“把敌人变成亲姐妹的事,以前没听说过。”在阿勒邱面前,解开仇恨,消除对立,揭穿谎言,曝光秘密,许多人如阿照等人生的转变,均来自于阿勒邱的改造,一切的复仇、阴谋,都显得那样丑陋、卑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