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带孩子去北京一家著名儿童医院看病,分诊台的一块黑板上写的告示让人着实一惊:让开分诊台!!!语气中的不耐烦、粗暴、驱赶的意味十分明显。看到这样的语言,患儿家长的心中难免有不快,感觉很不被尊重。
分诊台周围的环境的确比较嘈杂,孩子不舒服,家长也心急如焚,护士心里烦躁也是情有可原,但是,何苦把这种情绪公示给大家,彼此更添烦躁呢?只要稍做改变,前面加一个“请”字,再去掉后面的那三个大大的惊叹号,语气就能平和许多。其实,言语中少一些火药味,少一些戾气,生活中的许多纠纷就可以避免,这样一点简单的改变,不费什么气力,就能有很好的效果,为什么不做呢?所以,生活中的许多改变完全可以从多使用文明用语做起。
文明用语是文明社会的缩影,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古语讲:“言为心声”。语言不仅是表达交流的工具,也反映了人们潜在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水平,进而展现社会的和谐程度。“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用语文明与否直接关系沟通效果。在社会交往中,粗俗、生硬的语言,往往让人心生反感,甚至行为抵触。一句不文明的语言,轻则伤和气,重则伤感情。而文明礼貌用语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这些文明礼貌用语,往往能够春风化雨,使人与人之间减少几分摩擦,增加几分友爱,也会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和谐。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而且是身体不适、需要帮助的人和心有焦虑的家属,他们对是否平等和尊重或许更加敏感。对于他们,在用语上理应更加文明、更加和缓、更加温暖,让人体会到医者仁心,而不是动辄以教训、斥责的口气予人。其实,许多医患纠纷都是源于最初言语上的摩擦,最终导致医患双方的利益都会受损。而医院如果用好语言这个工具,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不但能有效救治患者,也能带给自己良好的心情和工作状态。
语言和谐体现智慧、蕴涵情感,好的语言听来赏心悦目,用来备感享受。文明用语是文明内涵的体现,是精神文明的表现,文明用语是通向良性社会交往的一把钥匙,是人与人沟通情感的窗口和桥梁。不只是医院,在任何需要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场所,不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自己说文明话会心情愉悦,他人听文明话会更愿意与你沟通,彼此气氛和谐,交流顺畅有效,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
文明语言环境的形成,需全体社会成员身体力行,在生活之中共同构建和创造。生活中处处都是文明用语的展示平台。使用文明用语,人人将会如沐春风,和谐之音也将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