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

    前沿思考

    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闻教育

    树立新闻教育的“价值导向”促进新闻教育“价值导向”的实现

    李 舒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14日   11 版)

     

        在我国,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新闻传媒营造的信息环境已经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一样,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环境要素。新闻教育作为一项培养新闻事业从业者的工作其意义重大。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闻教育,赋予青年学生国家意识、社会责任、群众观念,才能使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闻人,才能实现新闻教育在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的特殊价值。

     

        当前新闻教育面临的价值困境

     

        价值观是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对客体价值的认识、态度和观点,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在实践中的决策过程和行为选择。当前我国新闻教育在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上还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新闻教育“技能导向”传统挤压了价值教育的空间。大学新闻院系是新闻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从用人单位获得反馈,满足新闻实践的需要,是新闻院系调整人才培养策略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面对各类新闻媒体提出的新闻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实践能力等问题,新闻教育相应地以“生产”出让新闻机构觉得“好用”的“产品”为主要目标,这是一种“技能导向”。在“技能导向”下,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社会实践都紧紧围绕提高专业能力展开,对专业技能的高度重视,客观上挤压了价值教育的空间。

     

        二是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加大了价值教育的难度。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带来了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于价值观尚不稳定的青年学生来说,也经历了一场观念震荡和价值变迁,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个体本位日渐凸显,更加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价值取向上的实用主义和功利色彩加重,具体的现实目标、物质目标取代了人生理想、价值理想;主体间价值取向的分化程度加大。

     

        三是“二维运作”下的传媒实践使价值教育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当前,我国的新闻媒体为国家所有,也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既要承担“喉舌”功能,又要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这是一种一元体制下的“二维运作”。在经济利益推动下,一些媒体为了最大程度地吸引眼球,不负责任地刊发耸人听闻、脱离实际甚至是无中生有的“新闻”,信息获取手段上也出现了欺骗、交易,这些极大地误导了即将入行、价值观尚不稳定的青年学生。

     

        树立新闻教育的“价值导向”

     

        树立新闻教育的“价值导向”,就是要在新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确立价值教育的主导和先决地位,通过激励、引导、实践等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基本价值观。

     

        新闻教育的“价值导向”囊括了多层次的内涵:“自我价值”肯定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为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具备的决心和意志力;“社会价值”引导学生尊重、关怀其他社会成员,具有爱国精神,把丰富知识、增强能力立足于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上;“职业价值”强化学生理解新闻事业的特殊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培育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抵制错误价值观的侵蚀,并在实践中多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承认多层次价值取向的同时,引导学生将个人的追求定位在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价值目标上,从而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从转型期经济、社会、思想领域的大局出发,当前的新闻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强调方向和本质。中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也从另一个角度对新闻教育的能力和价值这两个重要方面的关系做出了要求:“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绝不能舍本逐末。

     

        促进新闻教育“价值导向”的实现

     

        价值教育关键在于实效,新闻教育的“价值导向”要落到实处,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建立多样价值与主导价值相协调的理念。首先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这对于凝聚社会思想、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新闻工作中牢牢把握方向具有重要意义。过于理想化的价值解释容易使价值目标虚化,降低价值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给予个体价值追求一定的表达和存在空间,同时又要有效地引导个体的价值取向,使主导价值对多样价值形成良好的控制力。

     

        二是运用一种开放的、对话式的道德教育方式。长期以来,在价值教育领域普遍存在教育方式生硬、手段单调的问题。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复杂过程,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方式也从以往的以外部权威为主转向了以内部理性为主。因此,要摒弃简单粗放地灌输某种观念的做法,建立一种开放的、对话式的道德教育,注重启发理性思考,充分发挥教师在协商、对话中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对话中实现德性的成长,并具备对各种价值观的判断、选择能力。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专业课和各种新闻实践的“载道”作用,化解道德教育中的“防备”、“逆反”心理,逐步实现道德规范的理性认同和内化。

     

        三是要突出道德的实践能力。美国学者瑞安在总结二战后美国道德教育的得失后提出了五个“E”的新道德教育模式,即“榜样”(example)、“解释”(explanation)、“劝诫”(exhortation)、“环境”(environment)和“体验”(experience)五个道德教育途径。以往的道德教育,在榜样、解释、劝诫环节做得多一些,在提供适当的环境,引领受教育者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上做得还很不够。“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新闻教育的“价值导向”要通过社会调查、媒体实践等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活动才能实现深化和内化。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