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根本转变。我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巨大的经济总量和领先的增长速度背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在此背景下,理论界和实践领域都日益加强对绿色增长的关注。“绿色增长”的概念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等概念相比较,它们的核心是一致的,都是当今人类社会为应对资源(能源)、环境以及人口问题的严峻挑战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和现实构想,倡导的都是一种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视角和强调重点不同。低碳经济强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强调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经济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绿色增长则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绿色产业增长为标志,达到低耗能、低排碳和低污染,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增长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绿色增长对经济转型具有直接带动和间接影响作用。绿色增长的高技术性、高投入性、高带动性和高生态性特征,决定了这种辐射渗透作用的广泛性和持久性。绿色增长引领经济转型的具体机理是,绿色增长以绿色技术开发和应用为重点,通过持续较大强度的资金投入,带动诸多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从而在设备及装备使用上带动传统制造加工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从衍生产品开发上带动相关新型行业的发展,进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绿色增长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中,能够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考量要素和依托条件,从制度上积极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从技术上推动企业自觉采用节能高效的生产方式,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长。
国内外对绿色增长的关注
目前,实现绿色增长已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甚至成为一些国家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实现领先发展的重要引擎。比如:韩国2009年提出的“绿色工程”计划,开发出了36个生态工程,并因此创造了大约96万个工作岗位,为韩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再比如,日本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了其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各方责任,有关各方依据相关政策法规,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得了显著效果。一些国家甚至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以缓解目前公共财政的过度扩张。这些财政收入可用来支付经济刺激计划或减税计划。如芬兰计划逐步将税收重点从收入税转向绿色税,德国则将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引入汽车税。
国内关于绿色增长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与原理层面,对于绿色产业的具体内容、评价与认定还缺乏明确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发展中国家,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必然会面临发达国家在发展之初所未遇的特殊困难和瓶颈,如何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绿色增长引领经济转型的路径
其一,绿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发展绿色产业是绿色增长的本质,重点表现为新能源或洁净能源产业的持续投入。在我国绿色产业主要以太阳能、风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可再利用的新材料产业等。
其二,对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化升级。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污水处理、新型节能材料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发展前景大的绿色经济,加快实现绿色增长。
其三,绿色区域的发展与建成。对于能源和自然资源枯竭型区域,要从资源整合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挖掘区域特色和文化优势,发展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绿色产业,并做好产业接替与升级;对于能源资源型区域,应树立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念,以生态工业园区为平台,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支撑资源型区域持续发展;对于生态资源型区域,坚持生态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牧业和种植养殖业,实现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机结合,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实现绿色增长的动力机制
从全局和长远角度看,实现绿色增长无疑符合企业和个人的根本利益。但是从局部和眼前看,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或者个人都愿意发展绿色产业,这是因为,在发展绿色产业的初始阶段,需要支付绿色技术研发投入、绿色制造装备购置、绿色产业市场开拓等许多成本,但收益却无法在当期显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有效改变市场主体在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增长时的成本收益结构,从收益方面给予积极的制度诱导,增强市场主体发展绿色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些制度安排中最为重要的,是要集中发挥金融和科技的双重引擎作用。推动经济实现绿色增长,需要依托于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为促进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政府应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既要建立多资金来源、多组织形式、多层次结构的金融担保体系,又要培植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化中介机构,同时不断提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西安浐灞生态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