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

    热点探讨

    经济下行趋势下
    如何看待GDP和固定资产投资

    ——刘树成教授谈当前中国经济走势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7日 07版)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出现了比社会预期更为明显的放缓。从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来看,今年第一季度承接了去年4个季度连续回落的态势,进一步回落到8.1%,低于社会上普遍预期的8.4%或8.5%的水平;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同比增长率来看,今年也承接了去年7月以来的回落态势,4月份进一步降到9.3%,亦低于社会上普遍预期的12.2%的水平。

     

        面对经济下行趋势,人们对未来的经济走势和政策调控产生了诸多讨论和猜测。为了理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教授。刘树成认为,对于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超预期回落的形势,既不能反应过度,如极力主张大力度放松宏观调控政策,甚至再次提出“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危机论”、“中国经济硬着陆论”、“中国经济滞胀论”等说法;也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分析经济增速明显回落的各种可能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避免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保持经济更长时间的平稳较快发展。刘树成特别强调要避免出现两个倾向:一是淡化甚至忽视GDP的倾向,二是忽视固定资产投资的倾向。

     

        GDP过高过低都会恶化经济结构

     

        经济增速度回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刘树成对学术界已有的分析进行综述,梳理出了七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主动宏观调控的结果;二是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结果;三是国际上外需低迷、出口不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发酵;四是国内消费动力不足、投资需求不旺;五是资源、环境、劳动力供给等约束强化,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六是企业经营困难,各种成本上升,资金紧张,市场需求疲软,利润下降;七是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有惯性。

     

        刘树成认为以上原因都存在,都导致了经济增速的回落,但他特别强调还有第八个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在反对GDP崇拜、反对盲目追求和攀比GDP的过程中,出现了忽视GDP、淡化GDP的倾向,不再下大力气去做好经济工作,这一点值得高度重视。

     

        为什么不可忽视GDP?刘树成分析说,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参与生产和服务活动所形成的增加值。物质资料生产,以及相关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活动,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GDP增长速度确实不能太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曾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其要害就是“大起”。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急、过快的“大起”会产生“四高”问题,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通胀,这很快会造成对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均衡关系的破坏,由此导致随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大落”。因此,反对GDP崇拜、反动盲目追求和攀比GDP是正确的。

     

        但是,刘树成强调,在一定时期内GDP增长速度也不能太低,否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会给居民收入增长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因为GDP是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没有GDP“蛋糕”的适度做大,也就更难去分好“蛋糕”。二是会使财政收入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需要财政支持的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功能的实现。三是会由于市场需求疲软而影响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总之,经济增长应该保持适度的速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恶化经济结构。

     

        刘树成补充说,在当前,适度的经济增速不是简单地放松宏观调控政策,不是重返“高增长”,不是再次回归GDP崇拜,而是要求“稳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控物价、抓改革、惠民生相结合,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过程中要防止经济增速出现“大落”

     

        具体来讲,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多高、多低为宜?刘树成指出,这涉及到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把握。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现在进入到了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的根本原因。刘树成对此观点表示赞同,同时也指出,每个时期潜在增长率究竟是多少,难以给出精确的测算,在宏观调控实践中,这是一个经验把握的问题。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社会各方面(政府、企业、个人)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过程中,如果现实经济增长率过快、过急地下落,有可能引起经济和社会的震荡。为了避免带来震荡,宏观调控应力求使经济增长率的下移成为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由高速(10%)先降到中高速(8%—10%),再降到中速(7%-9%),再降到中低速(6%-8%)和低速(5%以下)等等,分阶段地进行。

     

        当然,现实经济生活不会完全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志运行,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保持经济增长率的平缓下落。尤其是,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国内需求的回旋余地较大,工业化、城镇化的纵深发展都有一个逐步推移的过程,因此有条件使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平滑化。

     

        多年的实践表明,经济增长率8%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基本底线,而当经济增长率冲出10%,就会使经济运行出现偏快或过热的状况而难以为继。刘树成认为,在宏观调控的实际操作中,当经济增长率冲出10%时,就要实行适度的紧缩性政策;当经济增长率低于8%时,就要实行适度的宽松性政策;当经济增长率处于9%左右的区间时,经济运行状况比较良好,可以实行中性政策。

     

        刘树成强调,如果说我们过去在宏观调控中经常要把握好经济增长率的“峰位”,防止“大起”,那么今后,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过程中,则要特别关注经济增长率的“谷位”,防止“大落”。

     

        适度的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刘树成指出,与前述忽视GDP倾向相伴随的,还有忽视固定资产投资的倾向。

     

        学界的一个共识是,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这种增长方式的动力结构不可持续,必须改变。刘树成对此表示赞同,因为统计数据表明,近十多年来(除2005年),我国投资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连续大于消费需求的贡献率和拉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在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既会带动消费上升,也会带动投资上升,但相比之下,对投资的带动更大,这也反映在支出法GDP总量中,投资所占的比重即投资率不断上升,而消费所占的比重即消费率连续下降。

     

        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但刘树成分析说,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率的提高不一定有前十年那么快,但是还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都还需要适度的投资。

     

        与此同时,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等的实现,也需要有一定的投资。比如,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提高经营效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搞好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保障房等民生工程建设,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来支持。

     

        刘树成认为,在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我们要重视消费,但也不可忽视投资。一定的、适度的投资,仍然是一定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本报记者 张 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