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30日 星期一

    劳动者之歌

    “海上铁人”郝振山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30日   02 版)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甲板工人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钻井平台掌舵者,也许是很多海洋石油人的职业梦想,而他,仅用了15年的时间就做到了;他多次率队出征东南亚钻井服务市场,与世界强手同台竞技,赢得了“孟加拉湾No.1”的美誉,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授予了“海上铁人”的称号,他就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湛江作业公司副总经理郝振山。

        半潜式钻井平台司钻第一人

        郝振山1989年技校毕业后就来到中国海油南海六号钻井平台。该平台是当时国家引进的最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其中,操控刹把的司钻等30多个关键岗位皆是花重金请外国人担任。他瞄准关键技术刻苦钻研,挖空心思“偷师学艺”。他有时爬上40米高的井架去观察钻具,有时又下到平台底部去看浮箱。凭着这股钻劲,1994年10月,25岁的郝振山靠着一手真功夫硬是从外国人手中“夺”过了刹把,成为半潜式钻井平台上顶替外方司钻的第一个中国人。

        海上钻井被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而郝振山常年作业的我国南海,是全球台风灾害最多、作业环境最恶劣的海域之一。一次台风来袭,郝振山指挥员工从平台撤离。晚上10点左右,一名技术主管突然神色紧张地跑来报告:“两个压载舱室发生串水,平台无法正常升起来。”郝振山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思索片刻果断提出:“把两个舱都灌满以防止串水,重新调整其他舱室的水位以保持平衡。”经过一番紧张的计算、调整,凌晨3点,钻井平台顺利升起来。

        办钻井人才的“黄埔军校”

        2005年,郝振山依依不舍地告别奋战16年的南海六号,到另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南海二号担任经理。该平台已经运行了30多年,但其综合考核却在公司中排名中下游,对郝振山来讲,想提高该平台的竞争力,这是一个挑战。

        郝振山说:“判断一个队伍能否打胜仗,首先是看士兵的斗志”。于此,郝振山有他独特的一套。他积极组织员工编写《南海二号之歌》,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豪情,同时实施“员工积极性刺激计划”,平台上月月有竞赛,班与班对阵打擂台。

        在郝振山的系统培养下,南海二号集体逐渐成长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守纪律、特别能战斗的海上钻井铁军。几年来,130多人的南海二号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等单位培养输送了包括金牌司钻、技能标兵等在内的120多名高技能、高岗位人才,成为中国海油培养国际一流钻井人才的“黄埔军校”。

        孟加拉湾的NO.1

        2005年底,郝振山又迎来了人生的一大挑战,受命率领南海二号出征缅甸,开拓东南亚海上油田服务市场,郝振山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向外方作业者证明自己,赢得平等的待遇。”

        2006年2月22日,郝振山带领大家提前10多天高质量完成钻井计划,打出了缅甸第一口海上高产气井,紧接着打的两口井也获得高产油气流,改写了缅甸油气工业的历史,南海二号的图片和简介因此被收藏进缅甸国家历史博物馆。当时的缅甸能源部长在视察平台时说:“我看南海二号的‘2’应该改成‘1’,你们就是孟加拉湾的NO.1!”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特约记者 雷爱侠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