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8日 星期六

    走基层·干部手记12

    守住水土“生命线”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8日 01版)

        福建省诏安县县委书记 张镇城

        诏安县是福建省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中5个一类县之一。今年,水土保持工作被提到新的高度,这将给诏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水土保持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也给县财政增添了不小的压力。

        4月19日和20日,我连续两天陪同挂点诏安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的省政协副主席郑兰荪一行,先后到秀篆、官陂、霞葛3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山区乡镇,调研检查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在秀篆镇大诸格小流域综合治理现场,大型挖掘机在山坡上紧张施工,深沟纵横的土坡上,干部群众挥锹铲土、种草种树,汇聚成“筑绿”的大军;在霞葛镇陈洋坑,山体袒露着泛红的“肌肤”,从山坡上穿过的村道被冲刷出条条深壑。随行的县水土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像这样的大型崩岗全县还有256座,一到雨天,大量泥土就被冲刷到公路、农田和溪河里。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考。从1986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水土保持战在诏安打响了。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诏安因此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称号,但全县如今水土流失面积依然有近300平方公里,超过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在调研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是要提高生态保护意识。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认清保护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利害关系。在具体措施上,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规范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开发山地,规范取土、采矿、采砂。

        二是贵在坚持。水土流失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围绕“‘十二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240平方公里、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目标,今年我县已启动11个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60平方公里。随着国家和省、市对水土保持工作越来越重视,将有更多的配套资金下拨,我们一定要把钱花在重点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上。

        三是依靠科技。多年来,我县总结了“山顶戴林帽、山腰绑果带、山脚穿竹鞋”和乔灌草种植、施肥改造等治理模式,取得较好成效,这些方法要继续推广。同时,还要积极与农林大学和省科技厅等科研机构沟通联系,获得他们的技术支持,创新水保的办法。

        四是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要坚持把水土保持项目与村容整洁、水利建设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与生态旅游、高优农业项目结合起来,形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发展。

        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一定不能有历史欠债,要为诏安的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碧水。

        (本报记者马跃华、本报通讯员陈惠强推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