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

    为英雄塑像

    ——我看电视剧《阿丕书记》

    曾庆瑞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23日   14 版)

        “文革”结束后的百废待举时期,从1977年夏天到1982年夏天,复出不久的老革命家陈丕显在湖北当了五年的省委书记。随后,他调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20集电视连续剧《阿丕书记》就是以他这五年的经历为题材的一部断代性人物传记电视剧。看完全剧,我不能不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人物传记电视剧。

        让我为之震撼被它感染的,首先是剧中传主——陈丕显其人,是他作为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年代——百废待举时期的“当代英雄”的崇高境界、博大情怀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陈丕显奉命到湖北担任省委书记之时,经过十年浩劫后的湖北,已经从昔日素有“鱼米之乡”、“九省通衢”的中原大省沦为问题大省,经济工作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极为困难。于是,怎样重振湖北雄风,成为陈丕显工作的重点。五年间,陈丕显在湖北经历了一个由“解放思想”到“思想解放”的改革过程。他带领省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从关心人民群众生活、解放知识分子入手,积极推进湖北的“真理标准讨论”,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改革的步伐,加快大型企业建设,使湖北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迅猛发展。

        描绘这样的时代背景,演绎这样的时代精神,《阿丕书记》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法则,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写出了那五年在陈丕显所处的时空里发生的大事;其二,写出了这些大事对陈丕显所发生的影响;其三,写出了陈丕显个人和他所影响的群体的积极作用。也因为做到了这几点,电视剧《阿丕书记》就有了历史的高度,社会的高度,人性的高度,思想的高度。

        比如,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决定全面平反冤假错案。“文革”中也深受冤枉和损害的陈丕显,敏锐地认识到这个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伟大战略意义,他知道,不把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不把被冤枉和损害的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干部从冤枉和损害中解脱出来,“文革”后的百废待举全都是空谈!他上任伊始就碰到一个实例:武钢“1米7轧钢”工程,由于严重缺乏工程技术人员,设备调试进展缓慢,以至于几乎停滞。于是,他从武钢老劳模李根宝已经扫地出门的二女婿于斌入手,把这位上世纪50年代从美国归来报效国家的知识精英解救出来,而后,团结和依靠于斌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使得“1米7轧钢”工程调试工作顺利进行。

        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者们集中注意力,塑造陈丕显的艺术形象,表现他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剧中,大到武钢“1米7”调试是否顺利,“二汽”会不会停缓建下马,葛洲坝枢纽工程是不是正常进行,罕见的干旱怎么样威胁着农业生产,姚家大队的农民“搁户”往后的路怎么走,小到医学专家裘祖法能不能出国去开会,文学家徐迟、姚雪垠的住房能不能改善,艺术家陈伯华能不能登台复出,武汉的高考考生晚上能不能有电灯复习功课备考,市民能不能多买到一点鸡蛋,都能够引起陈丕显的高度重视,都会让他寝食难安。他把这些问题都看作是自己神圣的使命,责无旁贷的天职,怀着一腔纯真的情感,都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去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里,惊天动地的伟业也罢,平凡世俗的生活也罢,自然界难以预料的天灾也罢,社会中不应发生的人祸也罢,情动于中喜怒哀乐也罢,不辞辛劳、身体力行也罢,他都矢志不移,坚定执著。这是什么?这就是崇高!创作者成功地塑造也成功地释放出来的,正是这个人物一身的正气,这也是感染人的人格魅力!

        除了全力以赴地塑造陈丕显“当代英雄”的艺术形象,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者们还在叙事艺术上颇具艺术匠心。简要归纳如下:

        其一,在人物传记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模式里寻求新的活力。《阿丕书记》认真剪裁,不是把传主陈丕显那五年在湖北的人生经历里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地一一搬上荧屏,而是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了取舍,还在叙事结构上避免了单一线索推进可能带来的枯燥乏味,将前面说到的那些大事小事铺陈为两条支线、三条支线以至于多条支线勾连穿插着推动剧情向前发展;其二,精心设计了李根宝一家人,还有他的小女儿连接着的姚守仁一家人。这个家族的成员覆盖了工、农、商、学各界。他们各个成员的人生经历、职业变化、文化心态、思想情感、婚姻家庭、伦理亲情、风风雨雨、恩恩怨怨,正是陈丕显在湖北那五年的社会民间生活的一幅生动图画;其三,精心设计了李根宝、武双全、于斌、李桂媛这样一些重要的配角,宛如绿叶衬托红花,他们和陈丕显之间的人物关系也配置得别有一番匠心;其四,诸多典型的真实的细节设计和表演,使得全剧的现实主义更为坚实和厚重;其五,剧中对于湖北乃至于武汉的地域文化充分表现。在宏大叙事中注重工笔写生,细细描绘,款款抒怀,给观众提供了一卷充溢着江夏人情、楚地风情的风俗图画。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