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草,又称骆驼刺,属落叶灌木,多生长于荒漠戈壁之中,它毫不起眼,但生命力旺盛,为地球环境和人类默默奉献绿色。
兰州军区驻兰州铁路局军代表彭颜龙,人称扎根大漠戈壁的“骆驼草”。大学毕业后,彭颜龙在兰州铁路局所辖31个偏僻小站干了19年,磨破胶鞋400多双,出色完成了上百次重大军事运输任务。
半月就磨坏一双“解放鞋”
记者在兰州铁路局的一个偏僻小站见到彭颜龙时,他正在指挥一辆军列出行。只见他穿梭于880米的装载现场,一边检查测量,一边指导捆绑加固,直至看着军列开出站台。令记者惊讶的是,这个皮肤黝黑、脸上布满皱纹的军官只有43岁。
彭颜龙从小就有从军报国的梦想。1993年,彭颜龙以优异成绩从军事经济学院军事交通系毕业,放弃分配到郑州老家的机会,毅然选择更需要自己的大西北,成为一名驻铁路军代表。
来到工作岗位,迎接他的是3间平房、一棵树、一条狗。
第一次下现场就在荒凉的尖山小站,由于小站远离城镇,不通水电,饿了靠吃土豆和方便面填肚子,渴了只能拿军用水壶到河沟里舀水喝。到了晚上,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屋里寂静得能听到祁连深山野狼的嚎叫,唯有靠一部收音机调节孤独的气氛……
面对这一切,他曾无数次问自己:“这是当兵吗?”“我一个大学生从事这样的工作到底值不值?”每每想到自己10多年的寒窗苦读和当初从军报国的志向,彭颜龙便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就在彭颜龙迷茫时,一个老“军交”人找他谈心。这位老“军交”说:“小彭,你看那戈壁滩上的骆驼草,深深把根扎在地下,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它总能倔强地生长,年复一年,永不枯萎。”
彭颜龙被老“军交”的话所感染,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信念坚定了,彭颜龙自然就把自己融入军运事业——
1993年夏天演习,彭颜龙主动请缨,针对部队铁路输送距离远、任务急、运量大等特点,科学制订保障方案,创造了卸载一列坦克仅用30分钟的新纪录,为演练保障立了“头功”。
1994年8月26日,河西地区连降暴雨,北湾至西屯段铁路被冲毁,演习某部回撤受阻。彭颜龙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果断作出“清水挖淤,加固修复,简易开通”的科学决策。他带领官兵跳进齐腰深的泥水中清除淤泥,工具使不上劲儿,他就用手抠,刨得双手血肉模糊。经过18个小时的鏖战,中断了21个小时的铁路终于恢复通车。
在1999年深秋的演习保障中,彭颜龙创下4天4夜不睡觉的惊人纪录。在军运现场,他困了,就嚼干辣椒提精神,实在支撑不住了,就靠在平板车上打个盹儿,最终以超人的毅力4天组织装载16个军列……从此,他“铁人”的外号就传开了。
现场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单检查一次30辆的军列,军代表就要在道渣上行走6公里,必须手抓脚蹬,上下平车60余次,稍不留神,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2008年5月,彭颜龙在天水车站倒运救灾物资时,不慎从棚车上摔下来,头部被道钉碰破,鲜血直流。他用毛巾往头上一缠继续卸载,仅用15个小时就倒运帐篷25000顶、柴油220吨,确保大批物资当天及时运到灾区。
19年来,彭颜龙先后独自在尖山、大青阳口、芨岭等31个偏僻小站当军代表,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扣车、装车、卸车等枯燥乏味的现场工作,每天要走20多公里,半个月就要磨坏一双“解放鞋”。
由于长期的现场工作,彭颜龙的手、腿、头等部位留下了8块永久性的伤疤,10个手指粗糙得像“老树皮”,而且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多种职业病。
但彭颜龙从不抱怨,痴心不改,他累计选扣合格军运车辆7万余辆,组织军运装卸载27万辆,先后出色完成“98抗洪”、“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玉树抗震救灾、全军战略战役演习等上百次重大军事运输任务,创造了在兰州局管内现场工作时间最长、运送物资最多等多项纪录。
铁路军交“宝典”
身为军人的彭颜龙不只是默默地奉献,他还主动作为,探索创新部队铁路快速投送的保障方法。他说:“保障打赢是我的天职。”
彭颜龙有一个“绝招”,只要一看部队提报的军运计划,他就能在10分种内确定装车数量、名称,用什么车装、怎么装、在哪里装算得一清二楚,甚至比安装在电脑上的“武器装备装载自动生成系统”还要来得快。
这是他数年积累的结果。每次下现场,彭颜龙都不忘带着本子和相机,随时采集军运设施、军运备品、新型装备等相关参数,经过10多年的积累,管内3600公里的铁路军运设施情况及部队武器装备型号参数他都“一口清”。1998年冬天,彭颜龙曾5次踏上青藏线,冒着高寒缺氧的危险,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环境中刨开冻土层,勘测收集高原铁路第一手现场工作有关数据,建立了翔实的高原铁路军运技术数据库,撰写出《浅析高原冻土层对铁路军专线的影响》的论文,获得1999年度兰州军区科技练兵成果一等奖。
军代处信息化建设滞后的现状,曾一度困扰官兵,彭颜龙与铁路专家联合攻关,通过3个多月的试验论证,实现了军运调度指挥系统与铁路TMIS、DMIS系统联网,构建起军路一体运输综合保障信息平台,大大提高了军运调度指挥效率。
近年来,随着新装备陆续列装部队,超限装备在铁路军事运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给现场装载增加了难度。彭颜龙经过半年时间的昼夜奋战,研发出集缓冲装置、防磨技术、快速作业于一体的新型捆绑紧固器,破解了过去用铁丝、三角档等传统器材固定,费时费力又费钱的难题。
一次演习,细心的彭颜龙发现,因某部提报的运输计划过大,使铁路车辆选扣数超出实际使用数30%,造成铁路运力极大的浪费。
“要是能捅破保障迷雾这层‘玻璃纸’,实现‘面对面’精确投送,那该多好。”彭颜龙想。于是,他搜集大量铁路军交保障技术资料,潜心研究,根据现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铁路军运精确投送的科学构想”,最大限度地节约了铁路运输资源。
兰州局管内特种军事运输频繁、危险品运量大,彭颜龙就把他超限装备卸载“六步法”、军列装载“七步法”等“绝活”无偿贡献出来,编写出《特种方案运输“口袋书”》,效果奇好,被推广全军使用;针对西北地理天候特点,他又编写了《高原寒区铁路现场工作指南》和《铁路军事运输押运员手册》,制作出《军运现场作业流程图》,独创车辆引导“一隔四对”、车辆定位“三点固定”、捆绑加固“一紧四牢”和超限装备装载“顾后调前”等规定动作,至今还是指导铁路军交现场工作的“宝典”。
19年来,彭颜龙先后破解运输保障难题30余个,其中3项技术革新成果运用于现场实践,既提升了军交核心保障能力,又为部队节省使用各种铁路车辆2700余辆,节约运输费3000多万元。
彭颜龙的“宝典”深得“军交”人的喜爱,年轻人甚至把彭颜龙当作他们的“偶像”。因为拿着这本“宝典”,业务提高得很快。军代处主任赵新社说:“彭颜龙的选择是有远见的,为新一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选择在广袤的大西北干一番事业,用所学承载起振兴中华的使命,可以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最大值。”
尽忠报国吾心安
彭颜龙像骆驼草一样耐得住寂寞,19年里,为排遣孤独,他听坏收音机21个。
2000年至2003年,彭颜龙在颖川堡军油装载站当军代表,主管军油运输,而且对一些铁路车辆的使用能说话算数,一些油贩子便挖空心事想从他那里打通“财路”。2001年冬天,两名油贩子怀揣现金找到彭颜龙。得知对方来意,彭颜龙立刻翻脸。油贩子从此对他便死了心。
19年来彭颜龙没有收过一次礼,没有违规办过一件事,更没有提前晋升过一次职务,但在他家里,挂着受总部、军区表彰的奖状就有11面,任务部队赠送的锦旗多达116面……
大学毕业19年了,同学们如今都已是正团甚至副师职干部,可他还是乐呵呵的“副团军代表”。他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职务高低,而在于贡献大小。我一个农村娃,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如果没有党和军队的培养,我哪有今天……”
彭颜龙太忙,忙得他没时间想职务高低、钱多钱少的事。2005年起,随着铁路编制体制改革,兰州分局由原来的团级单位编制18人减少到只有彭颜龙一个人,任务却递增了四、五倍。工作起来没日没黑,一晚上接7-8趟军列是常事。
如今,“老军交”彭颜龙依然战斗在军运现场。有人说,他已融入了西北铁道线,就像骆驼草爱上了大漠戈壁。(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特约记者 魏 春 本报通讯员 喻培俊)
短 评
“骆驼草”的启示
喻国英
兰州铁路局军事代表处主任赵新社曾这样概括“兰铁军交”精神:“像大漠红柳扎根西北忠诚事业,像戈壁胡杨不计名利默默奉献,像祁连青松不畏艰险拼搏向上。”他整日与军代表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对军代表彭颜龙评价极高,认为彭颜龙是“兰铁军交”精神的形象诠释。
在他看来,自打走出大学校门,彭颜龙就“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没有戈壁大漠苦寒孤寂,就不可能打磨出彭颜龙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意志品质;没有深耕西北的19年坚守,就不可能获得科技练兵成果一等奖,创出铁路军交的工作“宝典”;没有铆在保障一线甘做不要命的“彭疯子”,就不可能以一平凡之躯,撑起出色完成“98抗洪”、“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玉树抗震救灾、全军战略战役演习等上百次重大军事运输任务的英雄壮举。
戈壁大漠中的“骆驼草”,也能编织祖国与人民的春天——这就是彭颜龙的人生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