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体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玉树州的首府结古镇离省会西宁市有800多公里,重建开始后,除了砂石料当地可以解决外,剩下的所有建材,都要从西宁运来。这一切,都给援建单位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我们这次重访玉树的记者里,有两位是第一次上高原,到达玉树的第二天,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高原反应,知道了“海拔”的厉害。而数万名援建者,经年累月地在玉树的重建工地上从事着强体力劳动,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青海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强调,玉树重建事关重大,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灾区人民十分期盼。我们要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体现到玉树重建每一项工作中,把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安全施工和资金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决实现2012年基本完成三年恢复重建主要任务的预期目标,以打赢重建决战的实际行动,书写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大规模灾后重建的新篇章。
参加援建的各支队伍,在雪域高原,创造着人间奇迹,涌现出了大批模范人物。在北京城建集团援建青海玉树工程指挥部里,我们听说了父子俩同时参加援建的事例,随即采访了父亲马保义。54岁的马保义原为北京城建集团装饰公司党委书记。2010年7月,他响应号召来到玉树参与重建工作,担任了工程指挥部的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2011年6月21日至26日,玉树连续降雨,巴塘河涨起了大水,直接威胁着援建工程和河道两岸藏族居民的安全。马保义连续奋战四天五夜,指挥巴塘路临时道路修建工作顺利进行,保护了河道附近四五十户藏民的安全。马保义因劳累过度,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今年一开工,马保义不顾病痛,坚持回到了援建前线。在父亲的感召下,2011年8月,马保义25岁的儿子马京虎也来到玉树援建前线。
玉树的藏族同胞,在重建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结古镇代格村,大家都称赞共产党员扎西是个闲不住的热心人。震后重建开始后,代格村规划重建140多户居民住宅。扎西会汉语,又具备一定的建筑知识。他和其他几位老党员一起,积极协调、处理援建单位、村民在重建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他们和援建单位的努力下,现在,代格村的140多栋住宅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太阳能热水器、地暖、上下水、沼气一应俱全,全村上下一心,村民关系和谐。
重建,民生得到保障
这次记者重访玉树,在结古镇街头惊喜地发现玉树有了公共汽车。据西宁援建玉树结古公交公司负责人史贤军介绍,玉树结古公交公司于今年2月29日正式运营,目前共开通了4条线路。4条线路将结古镇各条道路以及各聚居点、定居点、学校、医院、商业网点都覆盖到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4月11日,记者到玉树州人民医院采访,副院长江西介绍说,州医院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很多大型医疗器械被震毁。新医院尚未竣工,预计年底可以整体投入使用。新建成的医院将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大大提高诊疗能力。原来的大科室将进行二级分科,专业细化,设立高原病、心脏病、骨科、普外等专科诊室。原有180张住院床位将增加到430张。建设国际标准手术室,满足所有手术要求;配备1.5T核磁共振、心脏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
当记者问到农牧民治病费用时,医院信息科杨长鼎介绍说,从前由于医疗费用过高,农牧民中很多人生了病不敢到大医院看病。现在农牧民普遍加入了新农合。加入新农合后,报销比例提高,有了大病就到医院,很快就能报销医药费。
玉树地震后,当地党委和政府及时建立了11个建委会和一大批“帐篷社区”服务机构,方便群众办事。政府对灾区居民免费供应日常用水,对受灾商户实行免税政策,群众交口称赞。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指挥部在结古镇召开玉树重建决战之年誓师大会,大会提出今年的重建目标是:到年底,全面完成玉树地震灾后城乡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实现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竣工投运;基本完成市政、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商贸、特色产业、生态修复、和谐家园等项目建设。
我们相信,一个新玉树,必将以她从未有过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报记者 刘 鹏 郭俊锋 杜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