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0日 星期二

    新作过眼

    民族精神的颂歌

    ——评纪实文学《国家命运》

    汪守德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10日   14 版)

        我从很多途径曾了解到关于“两弹一星”的故事,但作家陶纯与陈怀国以此为题材联手创作的纪实文学《国家命运》(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仍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吸引。也许是其以全景式的写作角度,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撩开了覆盖在事件上的层层神秘面纱,从而更为生动完整地叙述中国“两弹一星”艰难而壮丽的历程,令我读来不仅对似乎已成为往事的历史依然倍感亲切和震动,而且更使我陷入对现实与未来的思索。

        作品以真实洗练而又富于力度的笔触,通过宏观与局部、历史与现实、感情与理性相互映衬的手法,再现了一代人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壮举。正是近现代屡遭欺凌的历史悲情和核讹诈的浓重阴影,中华民族才从落后挨打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急迫危机,从而别无选择地踏上探索高新科技的荆棘之路,进行着悲壮而义无反顾的绝地奋起。《国家命运》详尽地写出在国际风云诡谲多变的形势下,党和国家领导人怎样面对风险与挑战,进行着对一个个重大问题和微妙时机的掂量。作品的描写就是对那些重要历史时刻的一次次回放,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历史场景,一个个依然如此伟岸的身影。作品的叙述是感人肺腑、撼人心魄的,同样也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

        而同样动人的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描写。《国家命运》以最多的笔墨聚焦于那些热爱祖国且才华卓绝的顶级科技工作者,是这些学有所成的海外赤子的毅然归来,是国内一大批科技人才从四面八方的无条件集结,形成中国科技精英的集体攻关。为了使祖国从衰弱到强大,实现富国强军的神圣目标,他们秘密地进行着这项伟大的事业。作者以充沛的激情和过人的笔力,对那样一个秘密而真实的历程进行了精细的梳理。这部集纪实性、揭秘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作品,再次形象地表明,在那个极其艰苦的年代,这些科技工作者怎样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努力,默默地进行着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等元勋以及无数的科技英才,这些因一个伟大梦想而聚集起的民族精英,哪一个不因之达到事业的峰巅,哪一个不具有响亮的名字,哪一个不使中华民族为之骄傲?

        《国家命运》还真切地描写了部队官兵无怨无悔的牺牲奉献和巨大功绩。那些往日厮杀疆场的军人,在今日的科研领域同样出生入死,冲锋陷阵,书写着青春与生命的华章。作品对各行各业相互协作的描写,也表现出了深挚的赞美之情,把中国人在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境界,准确而饱满地展示了出来。而作品对普通人的刻画也颇为考究,如作为普通科技工作者丁健飞的执着与坚韧,邓稼先女儿的饥饿与捐赠,虽然着墨不多却包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对相关史实广泛涉猎和对独家资料准确掌握的基础上,以严谨的态度进行了忠实于历史的写作。《国家命运》叙述与编织起的是该项事业的整个过程,把“两弹一星”作为相互关联的过程来叙述。作品表明,“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是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下,在周遭的冷眼与威胁之中,中华民族创造出的奇迹。作者的写作态度值得肯定,如并不讳言前苏联的有限支持以及后来的背信弃义,并不回避国外的技术封锁和研制资金的匮乏造成的困难,并不否认遭遇的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对科研的冲击,也并不掩饰科研过程中遭到的一次次失败,让我更加深切地了解其中的曲折与艰辛。

        《国家命运》堪称一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颂歌。读罢这部作品,我深信前人留下的不仅是不朽的业绩,更是奋发进取、崇高圣洁的拼搏追求精神。这给今天人们的启示意义在于,面对当今更加诡异莫测的世界局势,中国的科研须向更高的水平与境界迈进,确保中国的国家命运始终走在一条安全祥和、充满无限风景的坦途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