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峰/摄影
在东南西北狂风肆虐的黄土高坡上,埋有硬骨铁梁的山石,山石又被能工巧匠精心雕凿成艺术之花,在沟壑林立的高原上千载怒放,这便是钟山石窟。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的钟山南麓,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整个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东接清风明月戏楼,南临秀延河水,西眺安定故城,为中国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道。被称为“第二个敦煌”,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石窟内大多数作品以佛教故事为主。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又在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道教老子及关帝的造像。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的造像补雕其上,历史上称为三教圣人,是我国历史上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产物,从而使这一珍贵的艺术宝库更加丰富完整。窟内雕像规模宏伟、气势壮观,造型逼真、工艺精细,排列紧凑、场面富丽,像群泥金彩绘,历经千年不变,令人称绝。
钟山石窟保护范围之内,还分布着许多古建筑,如宋代的山门、牌坊、明代的萧寺宫、清风明月戏楼、七级密檐式砖塔、九级松岩法师浮图塔等均保存完好,造型别具一格。
(钟山石窟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