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8日 星期四

    高端访谈

    “蓝黄”融合 一体发展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8日 04版)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山东“蓝黄”两大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进展如何?又该如何开创两区建设要新局面?日前,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代表。

        记者:国家已批复很多区域发展规划,仅涉及海洋的区域规划就有4个以上,请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在这些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进展如何?

        姜大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11年“两区”实现生产总值23278.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035.1亿元,实际到账外资7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23.6%和31.5%,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两区”建设工作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规划建设了一批现代海洋和高效生态产业园。蓝色经济区具有规模优势和海洋产业特色的园区已达37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特色园区已达19个。二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2011年,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968家,预计实现海洋业务收入5972亿元。黄三角经济区高效生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66家,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0亿元。三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去年“两区”共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5个。四是土地海域开发利用全面启动,出台了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意见和项目管理办法,启动了35万亩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建设。五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和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矿石码头项目获国家批复,烟台港西港区等3条疏港公路建成通车,东营机场4D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

        记者:支持“两区”建设,资金投入必不可少。请问山东是如何创新融资方式破解“蓝黄”“两区”建设资金瓶颈的?

        姜大明:去年我省安排1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两区”建设,集中扶持了涉海深海、高效生态等4大类285个重点项目。今年省里安排了20亿元省级专项资金,将集中投向优势产业、特色园区、科技创新平台、未利用地开发等重点领域。我们还成立了两支产业基金,规模达200亿元的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已投入运营,首期募资5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30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80亿元人民币。为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两区”企业发展,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两区”建设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记者:山东一直在积极探索海洋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道路,请从规划体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我们解读一下。

        姜大明:我们编制了蓝色经济区7市区域规划和“两区”52个专项规划,为“两区”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在科技创新上,我们把自主创新作为“两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推进青岛“蓝色硅谷”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谷”建设,努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同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规划》确定的18个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中,有15个取得较大进展,全省海洋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5家,居全国第一位。在园区建设上,我们大力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建设,重点企业向园区集中布局,各类要素向园区集中配置,积极打造现代海洋和高效生态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

        记者:生态保护是“蓝黄”“两区”建设的生命线,只有注重生态保护,才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山东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姜大明: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损害补偿工作,在重点流域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目前,山东省国家级海洋公园和各类海洋保护区数量居全国前列。黄三角经济区率先在全国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划定了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海洋特殊保护区,保护面积达550万亩;实施林网、水网、路网“三网”绿化工程,黄河大堤百里绿色长廊建设加快推进。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