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8日 星期四

    高端访谈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8日 04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作为西部大省,也是贫困人口相对较多的省份,四川省提出要集中力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代表。

        记者:国家提高扶贫标准,四川新一轮扶贫开发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和任务?

        刘奇葆:四川扶贫开发任务历来很重,过去10年这项重大民生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由1041万人减少到34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5.22%下降到5.48%,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和全国同期水平。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正得到逐步解决。但四川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按照2300元的国家扶贫新标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仍高达1356万人,占到全国的1/10。对四川来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在贫困地区。新阶段四川扶贫开发拥有比过去更多的有利条件,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地区以及藏区的四川部分被纳入国家扶贫规划重点对象,这将为四川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宝贵机遇。我们有信心,再打一场扶贫开发攻坚战,推动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记者:四川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有什么工作思路和具体打算?

        刘奇葆:过去一段时期,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今后,四川要全面实施国家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发展,逐步提高扶贫标准,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到2015年,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贫困居民显著减少。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转变,贫困户向宽裕户、小康户转变。我们不仅要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还要创造发展条件;不仅要解决增加收入的问题,还要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贫困地区发展速度不仅要高于自己过去的水平,还要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

        我们将结合四川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提高全省扶贫开发的整体水平。坚持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相结合,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根本任务。把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等四大连片贫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在推进连片区域扶贫开发上实现新突破。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综合载体,因地制宜推进扶贫搬迁,不失时机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贫困地区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提升,在贫困地区实施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实现由被动救济到主动脱贫的转变。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强各类资金整合,扩大完善连片扶贫开发、贫困村互助资金、农村金融创新等试点。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发挥群众作为扶贫开发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监督主体的作用,依靠群众力量办成自身受益的事。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四川提出,扶贫开发要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刘奇葆:这涉及到扶贫工作的定位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贫困地区任务更重,也更为紧迫。扶贫就要到村、到户、到人头,首先要解决好群众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优先解决群众住房、饮水、行路和上学、就医、就业、增收等问题。要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针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实际,我们要继续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三大民生工程”,推进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加快以建设“彝家新寨”和防艾禁毒为重点的大小凉山彝区综合扶贫开发。

        (本报记者 危兆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