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3日 星期四

    曼妙歌声曾飘来

    谢其章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3日   12 版)

        歌星也有画报?有的,中国唯一的一本《歌星画报》,1935年12月在上海创刊,只出了四期,笔者有幸保存二期。说起《歌星画报》,就不能不谈谈那个时期的流行歌曲。

        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曾被视为“靡靡之音”,但其中有许多高水平的好作品。我喜欢看电影《聂耳》,有时就为听里面的歌曲《桃花江》:“我听得人家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不错!)”。这首歌的词曲作者黎锦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有名的流行歌曲《毛毛雨》的作者。黎锦晖被誉为流行歌曲的首印先锋,“如果为流行歌曲的作曲家排名次,黎锦晖理应排在第一位”(吴剑《流行歌曲沧桑史话》)。黎锦晖的女儿黎明晖,是近代流行歌曲的第一位女歌星,也是《毛毛雨》的首唱者。黎明晖2003年12月9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5岁,是女歌星中的寿星老。

        流行歌曲的流行,还要借助电影、舞蹈等艺术手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流行歌曲发展的一个高峰,歌星辈出。与流行歌曲同步兴旺的是中国电影,两种艺术形式互帮互促,许多明星既是影星又是歌星。不过好像女明星里这种多面手比较多,男明星里又演又唱的则没有几位。有一个叫白云的男星,特别突出,可惜他最红的年代是上海“孤岛”时期,少为人知。后来他在香港发展,拍了60多部电影,论家称“白云是中国电影史拍片最多、知名度最高、演唱电影歌曲最多的男影星。”可惜,大浪淘沙,白云的名字对现在的人来说还是极其陌生。多少年来只见有姜德明先生提到过白云:“当我从海外报刊上得知当年同周曼华合演《红杏出墙记》的小生白云,因贫病潦倒而暴死台湾街头,多日无人认领时,我不禁感慨叹息了(《忆看电影》)。”

        严华是另一位非常有名的两栖男明星,最红的时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于严华和周璇的恋情,所以知道严华的人比之白云多得多。在中国流行歌曲的历史上,像他们这样歌演俱佳且名气如日中天的夫妻档,似乎就这一对。王人美和金焰也是电影界非常出名的夫妻档,王人美首唱的《渔光曲》:“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网,迎面吹过大海风”,动人之极,当时为她赢得歌坛天王之誉。而金焰息影较早,虽有”电影皇帝”的称号,但若说到流行歌曲,至今能被人记起的,好像只有电影《开路先锋》中领唱的《大路歌》。王人美有名的歌就太多了,田汉创作的三幕话剧《回春之曲》,其中《梅娘曲》就是王人美唱的:“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嚼着那鲜红的槟榔,我曾轻弹着吉他,伴你慢声儿歌唱。”我不知道是在那里听到这歌的头两句,一下子就记住了。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人人会唱的情歌,王洛宾词曲。作为电影插曲的这首歌,一九四八年出现在《小城之春》里。《小城之春》被推举为中国十部经典电影的第一名,女主演韦伟后移居香港,男主演李玮上世纪八十年代还主演过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现在不能确定电影里的插曲是谁唱的,电影中歌曲演唱之前,是玉纹(韦伟饰)的旁白:“我们在河里划船,妹妹唱着。”这部电影就五个人,妹妹戴秀由张鸿眉(1927-2005)饰演,是她唱的么?有资料说是张鸿眉和石羽唱的,不知是否属实。电影里还有一首插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也是妹妹唱的,看那情景真像是张鸿眉自己唱的,也许那个年代电影里有唱歌的地方都是演员自己唱。

        流行歌曲的歌词,我以为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通俗的,口语化的;另一派是古典的,从古诗词中汲取养分。我所谓的“古典”,其实要求并不高,比之“大白话”高级一些即可。譬如上世纪三十年代恐怖片《夜半歌声》,插曲起首之句“空庭飞着流萤,高台走着狸貓,人儿伴着孤灯,梆儿敲着三更。”接下来是“风凄凄,雨淋淋,花乱落,叶飘零。”这首歌词就很出色,是介乎于通俗与古典之间的一种语言。

        抨击流行歌曲为靡靡之音,声名最为狼藉的是《何日君再来》(黄嘉谟作词),其歌词却很典雅:“晓露湿中庭,沉香飘户外,寒鸦玉树栖,明月照高台。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当然还有从古诗词中活剥下来的再创作歌词,譬如高天栖的《燕双飞》就是从宋词《双双燕》那生吞来的,“燕双飞,画栏人静晚风微。记得去年门巷,风景依稀,绿芜庭院,细雨湿苍苔。雕梁尘凉春如梦,且衔得芹泥重筑新巢傍垂帏。栖香稳,软语呢喃语夕晖。”《双双燕》原词为:“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作者注:两首词我都是只抄了上阕。)我们还是称高先生的行为是改编吧,不然往前捣的话,李叔同的《送别》也脱不了嫌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