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0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贺岁大片”陷入文化贫困

    黄式宪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0日   14 版)

        2012年电影贺岁档接近尾声,盘点票房:《金陵十三钗》票房接近6亿元,《龙门飞甲》过5亿元,《亲密敌人》和《逆战》也都过亿元。然而,尽管贺岁片票房成绩不俗,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不少贺岁片患上了文化贫血症,与现实、时代脱节,表现出了浮躁、肤浅、浮华。

        《金陵十三钗》把历史大悲剧——南京大屠杀解构为一个虚构的美国神父对中国女学生的救赎。本来是一群妓女和女学生之间的故事,却生硬地把美国人拉进来,而且极力刻画了爱钱的殡葬师、酒贩子——美国人约翰从凡人变成救世主的英雄之路。这一做法也许有电影海外发行的考虑,也许有冲击奥斯卡的算计,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容改变,更不容颠覆。中国人的救赎是靠中国人自己,这才应是叙事的主体。

        《龙门飞甲》用“第一部3D武侠电影”的噱头挣足了票房,可先进的技术、华丽的特效、激烈的打斗都掩盖不了其内容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虽然电影是关于“宦官陷害忠良”的故事,但故事讲得并不智慧,整个片子完全是一场技术的炫耀。3D技术对电影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技术终归是手段、是载体。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才是电影的归宿,可《龙门飞甲》让我们看到当下一些电影人陷入了“技术崇拜”的怪圈。但是,如果缺乏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任何先进技术都掩盖不了其苍白的内核。

        《亲密敌人》制造了大量的国外景观,却用商战捆绑了爱情,人类伟大的爱情成了商战的注脚。最后两个主人公重修于好,竟然是因为他们所做的投资项目合二为一。这似乎告诉人们资本决定爱情,拜金主义情绪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看占据黄金时段的不少贺岁电影,会发现:它们都是当今大众消费主义时代新出炉的鲜货,是在市场上热销而为某些院线“操盘手”们视为奇货可居的东西,是在电影产业高端上创造高票房的制胜法宝。这类影片以票房挂帅,以种种“去历史化”的障眼法,鼓噪起不倦的娱乐风潮,引领市场掀起一度又一度大众的狂欢。此等影片在处理文化与产业的辩证关系上,其主导性的意义不是以文化来“化”产业,而是以短视的急功近利心态,“唯票房为王”,追求产业吸金增值。

        美国著名文化评论家尼尔·波兹曼曾指出:“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

        作为衡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要遵循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坚守人文关怀与产业诉求的统一,坚守社会道义与创作自由的统一,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文化责任。中国电影产业应该忧虑的不是创造了多少票房新高,而在于今后能否让产业与文化和谐共生。中国电影产业应该有其内在的文化驱动力,如果没有这个内在的文化驱动力,那么,我们的产业与文化势将被割裂,同床异梦、背道而驰。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我们的电影产业就还应重构人文的自律性,由先进文化来引领、来导航,将市场从文化自发性的状态提升到文化自为性的阶段,这也是创作者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当新世纪来到它的第二个十年,我们的电影创作与大变革的时代同步,当然应以开放的思维,将文化作为我们电影作品的灵魂,不断推进文化的创新,不断拓宽现实主义在现代审美维度上的新视野,提升电影的思想力度及其现代美学风采。即使是拍商业大片,无论写历史、写现实、写神话或写科幻,电影艺术家都要敢于担当,以人文的原创性为内核,着力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精神,让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享有独立的民族话语权,并以民族文化的尊严自立于世界电影之林。

        (黄式宪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文字整理韩业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