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0日 星期一

    文论之苑

    《誓言今生》:在谍战戏模式中突围

    曾庆瑞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0日   14 版)
    图为电视剧《誓言今生》剧照

        《誓言今生》是“新一代”谍战戏,它“新”在哪里?

        第一,致力于敌我两个阵营中两个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不再像以往多数谍战剧那样致力于编排一个惊心动魄的谍战故事,直到用故事淹没了人物,背离了电视剧艺术是人的艺术的基本属性。作为第一部国家安全部正式授权的这一类题材的电视剧,《誓言今生》塑造的国家安全战线上的反间谍人员黄以轩无疑是一个“当代英雄”式的人物。在和国民党特务香港站站长孙世安近50年的较量,其中包括曾宏枢取代站长位置的一段时间的较量中,他面对复杂时局审时度势集机智和才能于一身,身处血雨腥风,处变不惊,集侠肝义胆与坚忍不拔于一身,一生坚守信仰、忠于职守,置个人安危生死于度外,一生胸怀大爱、赤胆忠心,为事业牺牲亲人也无怨无悔,表现了他追随崇高、践行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可贵人品,也充分表现了国家安全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牺牲精神。另外,50年的人生故事中,还细腻而又生动地表现了黄以轩和其他国安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的家庭生活和情感。

        跟黄以轩做最佳的人物配置,《誓言今生》精心塑造的孙世安也是十分独特的。由于信仰不同,孙世安和黄以轩相互斗争了50年,最愚昧的时候,也是最阴险和毒辣的时候,他还派手下台湾特务李进赶到日本东京,图谋从转机到美国的晏思怀手上劫持还是年幼无知的儿童黄晓阳到台湾,妄图把黄晓阳训练成优秀的特工,用来和他父亲黄以轩继续恶斗下去。不过,对这个反派一号人物,创作者并没有简单化,脸谱化。

        第二,不像以往多数谍战剧那样缺乏历史事实依据的虚构,该剧基本上都是在历史真实事件中的谍战。该剧涉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49年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要将黄金等重要物资疯狂抢运到台湾,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为阻止这种行为与之展开了斗争;1955年在香港发生“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台湾特务机关置放定时炸弹遇难的事件,围绕事件的事后调查和处理,两岸展开了复杂斗争;1965年围绕李宗仁归来展开的斗争;1971年围绕中美接触与中国重返联合国展开的斗争;1988年蒋家王朝终结后围绕香港回归谈判展开的斗争;1997年围绕反对台湾当局阴谋分裂国家展开的复杂斗争……这样编排,使得黄以轩和孙世安为代表的“间谍和反间谍的殊死搏杀”成了近50年里时代和国家生活里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了这些历史事件的组成内容,这使该剧历史感更厚重了,视野更广阔了,也在展现间谍和反间谍的殊死搏杀的同时折射出国家安全战线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十年间的发展历程。

        第三,《誓言今生》还别具艺术匠心地用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负载了一种深刻的思想: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可以坐到一起来共话人生世事,笑谈过往的恩怨情仇,共享人生的安宁和幸福,也正是当下海峡两岸关系的生动写照。这也是以往的谍战剧所不可能涉及的。

        那么,《誓言今生》又是怎样讲好这样的故事的呢?

        第一,创作者非常聪明地把作品里虚构的人物和故事安置在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把真实的历史和虚构的人物和故事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亦真亦幻的叙述中给观众营造了一种走进历史的时空长廊回望历史峥嵘岁月的审美真实感。

        第二,《誓言今生》依然重视谍战戏元素但是没有使用过度。从一开始的黄以轩和孙世安两人为了黄金等重要物资在货轮上展开正面对决,轮船的控制权几次易手,到货轮爆炸、两人落海,还有黄以轩一时间失去了父亲、姐姐、妻子,女儿又下落不明等等情节,直到最后胡勇出场,为了争夺一份名单而展开的生死对决,其中包括胡勇的手下枪口瞄准了黄晓阳,都是谍战元素的充分运用。不过,这样的运用,适“度”而止。不追求从头到尾的悬念,不追求从头到尾的情节化、快节奏。止于这个“度”,就留下了宝贵的叙事时空。

        第三,用了家族叙事的元素。故事中的两岸谍报人员黄以轩和孙世安,实际上连接着黄铭的家和晏先生的家。把“家族史”和“社会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通过近50年的新中国涉台、涉港、涉美、涉英的重大历史社会变革透视了这两个家族所有成员的命运和家族的变化,也通过家族命运变化折射了重大历史社会变革。

        结尾的戏很有一些诗意。斗争了50年的已经年逾古稀的两位老人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夜,喝着一杯清茶,看着满天焰火的时候,终于一笑泯恩仇,曲终人不散,真情撩人遐思不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