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北京两元钱看电影。”春节前,某个论坛上的一则帖子引来数百个网友的关注。刚经历了贺岁档大片的高票价大战,再告诉你花两元钱就能进影院,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包括《钢的琴》、《全城热恋》、《叶问》、《大兵小将》、《精舞门》、《可可西里》等在内的百部国产影片,就是以两元钱的价格面向广大影迷放映的。虽然很多影片是早期的,但花两块钱重温一遍,也是非常值得的,尽管“两元电影”的放映时间均在9:30至17:00间的非黄金时段,而且每个影院每天的场次也只有一两场,不少影迷还是跃跃欲试。
两元钱看电影是首都影院联盟今年春节送给观众的一项惠民“礼包”。据悉,北京市近80家影院在1月22日—31日期间都推出了“两元观影”措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此次活动中,城市影院放映14852场,观众52万余人次,农村电影公益放映14159场,观众32万余人次,不仅让曾经被高票价“拒之门外”的工薪族、学生族和“重温族”大过眼瘾,让看电影成了龙年春节很多家庭文化消费的“新宠”,同时也为门槛渐高的影院找回了久违的人气。据统计,在一些位于北京繁华商圈的影院,春节期间上映的“两元电影”平均上座率为30%—40%,部分场次竟高达80%,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此前预期。
相比于政策调控之下的楼市、车市和家电市场日渐归于平淡,文化惠民措施的纷纷登场,低票价激活了一度让普通工薪阶层望“价”兴叹的文化消费市场,一场场文化盛宴争相上演。不光两元电影在京城赚足了人气,演出市场也当仁不让地推出了不少低票价惠民措施。从年前至今,包括中央、市属和民营的30家首都剧院联盟成员单位,集体打出低价牌,把100元以下的低票价座位数增加到总体座位数的20%左右。据统计,过节期间,京城43家主要剧场春节共完成演出298场,观众近30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达69.2%,比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国家大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等重点剧场都推出了50元—100元的低票价。在长安大戏院网站,像《秦香莲》、《红鬃烈马》这样的经典剧目票价甚至20元起步。
文化产品不再是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的奢侈品,而是正在变身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提升个人品位的生活方式。放低身段赚人气,让人们看到了文化市场的诚意。从其带来的效果来看,既反映了百姓生活的新变化、新期盼,也折射出中国经济正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然而,通过低票价策略启动整个文化消费市场,应该仅仅是个开始。具有专门性、导向性的文化消费补贴措施,不应只针对某个文化产品,或者某个文化领域,而应针对整体文化消费,将这种补贴广泛化、频繁化、常态化才是长久之计。此外,这种鼓励、激励民众进行文化消费的措施更应成为培育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依靠补贴虽然可以惠及一部分百姓,但这并不属于文化消费的内在动力。要想增强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光靠低价,光靠放下身段还不够,还是要从根本上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最主要的是生产出一些人见人爱,内容为王的文化产品,让质优价廉。如果让观众在看完作品从而提升审美情趣、提升精神境界,那这样的“促动”,推进的将是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