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3日 星期一

    《歌声传奇》:用歌声励志

    孙金岭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3日   14 版)

        2011年10月底,一档名为《歌声传奇》的明星演唱真人秀周播节目亮相山东卫视。据统计,《歌声传奇》前10期平均收视率为0.67%,市场份额最高突破2%,一举进入全国同时段节目的前五位。 2012年1月3日,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电视娱乐节目调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特别提到“山东卫视音乐节目《歌声传奇》以展示影响几代人的经典好歌为主,弘扬了优秀音乐文化”。 

        用经典歌声讴歌美好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歌声。《歌声传奇》用文化传承的方式,引领观众回忆美好,讴歌时代。它更加着重凸显的是三个“传奇”。

        第一是传奇金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往往是极少数能够打动人心扉的经典之作,这些歌曲历经岁月洗礼、唱诵至今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第二是传奇歌者。《歌声传奇》每期邀请一位歌唱界传奇人物作为唯一嘉宾来到现场,在点评新人唱功的过程中,穿插自己的传奇梦想,交流人生的诸多感悟,并通过大量珍贵的音像资料与观众一道重温温暖的记忆。从李谷一、刘欢、毛阿敏、蒋大为、朱明瑛、费玉清等著名人物踊跃走进《歌声传奇》这一现象来看,栏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艺术家们的认可。

        第三是传奇演绎。《歌声传奇》采取的节目结构是每期“6+1”的明星阵容,即一位歌唱界传奇人物和六位新生代偶像歌手。新生代偶像歌手通过竞赛的方式,用自己的风格和理解,全新演唱现场传奇人物的经典歌曲,展示新生代音乐人的独特风采。对此,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给予了较高评价:“我很高兴,高兴的是我们人才辈出,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生的这些孩子们都能唱我们老一辈的这些经典作品,现场还有很小的孩子也在唱,一代传一代,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传承。”

        用艺术家精神传承艺品艺德

        纵观《歌声传奇》的节目样态,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传奇人物”担当了三种不可或缺的角色:第一种,金典歌声的传承者。他(她)当年演唱名曲的心得与方法,对于新人歌手解读作品、重新演绎是一种必要铺垫,也是一种新老歌者的艺术传承。第二种,歌手演绎的点评者。他(她)对于偶像派年轻歌手演唱技巧的即兴评价,不仅是一种专业上的悉心点拨,更是一种代际交流的极佳方式。第三种,温暖记忆的引导者。传奇人物在节目之中穿插自己的传奇故事,是打开现场观众温暖记忆的一把金钥匙。

        在歌唱家蒋大为的金曲专场中,他面对全场观众说,一曲《牡丹之歌》能被新生代歌手们唱出许多版本,出乎他的意料,真正回归了“歌以言志、娱乐开心”的音乐本质。毛阿敏则在现场深为年轻歌手曹轩宾的功底所折服,表示比自己唱得还好,并当场表示邀请他参加自己的歌唱会,显示出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和提携新秀的善良品质。著名歌唱家朱明瑛的感慨则代表了诸多传奇嘉宾的心声:“我原来以为我的歌曲年轻人不会喜欢、也不熟悉,可是大家都没有忘记。这不是因为记住了我,而是记住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歌声。”

        用创新手段打造时尚品牌

        《歌声传奇》一洗综艺类节目定位杂乱、过程拖沓、雕琢明显的诟病,而是根据自身清晰的定位设计每一个环节,制造精彩。通过经典老歌吸引老观众,通过新人翻唱赢得年轻人。为此大胆创新,增强时尚元素丰富节目形态,运用现代手段契合时代潮流。

        《歌声传奇》的创新之处很多,最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却的是偶像派实力新歌手的演绎过程,可谓悬疑迭出,惊喜涌动。每一期出场的六位新生代偶像歌手,与一位观众耳熟能详的艺术家、歌唱家联袂出演,新老两代明星的激情碰撞让现场不时迸发出绚烂的艺术火花。

        作为节目最重要的环节,六位新生代偶像歌手之间擂台式的竞技,一改由几位大牌评委盖棺论定的局面,传奇嘉宾只负责在投票之后的专业点评,观众成为了最终的裁定者,从而保证了整个节目的精彩程度和整个现场的互动情绪。

        为了使《歌声传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它在秉持高雅品质的前提下,还大胆运用摇滚、嘻哈、阿卡贝拉、爵士、蓝调、民谣等多种音乐表达形式,并通过国内一流的高速公路乐队实现完美展现,使当年的经典随岁月一起华美升级,让流逝的金曲焕发出时代的活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