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教育相关部门都应该做好相关的准备,而在教育中加强执行力成为业内的共识。教育工作要求有较强的贯彻执行力,才能够很快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执行力与教育的关系
执行力是团体组织或个体为有效完成某项目标而具有的技术和能力。执行力的强弱关系着一个组织核心竞争力能否有效体现的关键因素。在教育过程中从确立办学目的和办学特色开始。怎样将这些思想理念贯彻下去,成为教育成败的重要和关键因素。
办学目的与执行力。在教育中首先要确定办学目的,学校的办学目的要根据教育特征、创办者的教育思想、社会需求,同时与现实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有效结合,提出实事求是的发展步骤和策略。正确的办学目的加上切实的执行力,才能有效提高学校办学内涵,积累和提高社会认可程度,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学校的长久发展,就不会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管理与执行力。在学校管理中,执行力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提升学校管理执行力的重点在于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标准,并且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没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制度和标准,管理往往就容易流于形式,形成管理一言堂或者责任心差、管理混乱。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标准后,还要严格按制度标准执行相应的奖惩标准,才能将制度化管理真正在学校中落实下去。
课程教学与执行力。我国的素质教育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体现在课程改革上,随着教育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入,基础性课程日趋成熟和完善,课程执行力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乃至普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如果说完善和调整课程是教育改革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的话,那么提高课程执行力就是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方针,完成我国教育改革目的的重要手段。课程执行能力是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课程执行力的强弱是关系着教育目的能否实现、办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所在。
教育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对教育执行力的研究是个较新的课题,在研究中除了理论研究外,人们往往从执行不到位、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具体方面逆向研究怎样更好地加强和提高执行力在教育中的作用。当前教育中的执行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在教育管理中,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检查工作前紧后松,使得各项工作不能落到实处,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起到了逆向的表率。突出表现在管理人员和教师执行力不到位,制度工作浮于表面,教育理念停留在口号上,在涉及个人利益方面弄虚作假、争名夺利,同时又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使得教育内容和教育实际反差严重。
2.管理制度朝令夕改。由于学校管理者出台制度时不严谨,没有认真地论证就仓促出台,使一些制度朝令夕改,弄得教师无所适从,这样即使是真正好的制度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还有就是制度本身不合理,不是没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就是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这样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3.工作流程和结果缺乏必要的监督。接受监督往往会令人感觉到不适应,但是有效的监督考核有利于各项教育目标的达成以及教育计划的落实。监督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的执行过程,实行全程督促,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解决。过程的监督能够有效避免小失误累计成大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要及时总结在执行过程中取得的好经验,及时推广,加快各项计划和目标的实现。
如何提升学校教育的执行力
高效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要靠学校整体的执行力,而学校整体执行力是否有效与教职员工能否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运用各项技术和技能,认真细致地完成自身分担的任务紧密相关。加强和提高执行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部门之间和成员之间的团结。主要表现为学校领导班子之间的团结。在分工设计上要有明确的责任、权利、义务。互相配合,不越权、不推脱,只有凝结集体的智慧才能创造性地完成集体目标。
2.加强责权的统一。当前的教育管理改革当中,推行校长负责制是目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统揽全局,将学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贯彻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杜绝以权力充当能力导致用人失当和决策失误带来的不利影响。
3.敢于用人敢于放权。在学校管理和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人才各尽其能。真正的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敢于用人敢于放权,对学校领导而言是其领导能力和胸怀的体现。放权意味这不仅仅是权力,更主要的是给下属的重托和责任。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