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6日 星期一

    回音壁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6日 16版)

        编者按:1月15日,本报刊出长篇通讯《“我们不在乎你的过去,更重视你的现在和未来”——记杨昌洪和他的职业学校》引起强烈反响,下面摘编部分来函——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

        杨昌洪的事迹确实很感动人。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关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谓“差生”都是得不到应有的关爱的结果。其实越是调皮捣蛋的孩子,越需要关爱。只要用真诚的爱去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近些年来我们只介绍教育“好学生”的经验。所谓优质学校招收的都是听话的“好学生”,当然也容易教好。许多缺乏关爱的学生往往被拒之学校门外,这也是教育的不公。宣传一些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让全社会都了解关爱每个孩子的重要性。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

        社会本来既需要少数精英,也需要大量普通的合格人才。可惜现在教育只偏重精英了。于是就把书本知识学得不理想、不能成为精英的孩子看成“失败”者。这个沉重的“标签”把不少孩子挤压成了“坏孩子”乃至“问题青少年”……希望有千万个杨昌洪和此类学校,让孩子们都变成“好孩子”与“合格人才”。因为,此类学校多了,监狱才会少!谢谢记者对杨昌洪们及贵州教育所做的一切!好人好报(回报);好人好报(报刊)!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

        杨昌洪在他的书中写道:“有一种自信纯真无邪,有一种感动不可抵挡,有一种经历珍贵无比,有一种执着用心良苦,有一种大爱无处不在——这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具有这种情怀的又何止杨昌洪一个!尽管我们的教育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成绩是巨大的,我们应该大力宣传这些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小蔓:

        非常高兴杨昌洪的事迹能在光明日报以显著的版面刊出!我过去曾给杨昌洪写过鼓励的信。他崇敬伟大的陶行知先生,努力学习并践行陶行知精神。在许多次陶行知研讨会上,我们都被他谦逊的态度、执着的精神所感染。今天记者“走基层”去报道了他的事迹是做了一件善事。他对农村孩子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挚爱的心,他的教育信念和责任感,让我特别感动,他的精神值得传扬。我非常感谢光明日报的领导和记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郑国民:

        对于因为种种原因在求学途中遭遇落败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负担以至于破坏者的孩子,如何将他们导入正轨,使他们也有前途?其复杂和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需要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方式、苦口婆心的劝说、身体力行的示范,还需要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启迪。孩子的父母感恩这样的学校和老师,因为他们给那些痛苦的家庭带来了希望;社会感谢这样的学校和老师,因为减少一名这样的孩子就等于增加了一份社会安定的因素;国家感谢这样的学校和老师;因为在减轻负担的同时还增加了合格的建设者。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汤翠英:

        读了光明日报2012年1月15日宋晓梦记者撰写的长篇通讯《杨昌洪和他的职业学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始终被土家族校长杨昌洪及其学校的一切所感动着、激奋着、思考着……

        以杨昌洪校长为代表的教师们,选择走陶行知的办学道路,让“落榜生”“问题生”“后进生”接受行知教育。这让我更确信教育是一种唤醒。

        我有幸在2011年中旬到过该校考察,记者文中书写的一切,那么真实,在我心中发生着强烈共鸣。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杨昌洪就是这样一位忠于教育事业的校长。陶行知先生还说:“缺精神、缺思想比缺钱更可怕,用钱买到的东西,果然没有钱买不到,但用钱买不到的东西,没有钱也能得到,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可见,教育思想、教育激情、教育境界和教育追求,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