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看得更远,飞得更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育人之道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3日 02版)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从“天宫一号”到未来的“太空家园”,当世界的目光一次次聚焦中国,当人们感叹“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太空之吻”时,你能否想到这是无数中国航天人托起的辉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航空高等院校之一,培养了一大批“航空航天英才,他们有的甚至担当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

        一个个承载着南航大教育理念的学子缘何名动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的生命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朱荻院士一语道出了缘由。

        仰望星空

        6月23日,2011空中客车公司“让创意展翅高飞”全球大学生航空创意竞赛总决赛落下帷幕,来自中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凤凰之翼”代表队荣获冠军。朱荻告诉记者:“崇尚创新一直是人才培养的‘主题词’,我们要让每一个南航大学子树立仰望星空的理想。”

        在南航大,科技创新不是尖子生的“专利”,该校通过实践育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创新氛围逐步化为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舞台”大显身手。南航大开展了“无动力逆风行驶小车”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目前,活动已覆盖学校的全部专业。

        南航大惜才如金,现已单独或与他人合作申报专利共40多项的小发明家牛培行在高考时成绩与本科重点线相差100分的情况下,被南航大破格录取。该校党委书记崔锐捷教授说,“不拘一格选人才”,学校建立了由航模、电子设计等科技活动组成的“立体式选拔平台”,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条件。

        脚踏实地

        创业没有套路,唯有脚踏实地。如何让怀揣创业梦的学生走上创业路?南航大以“系统化创业实践、个性化创业培养、市场化创业运作”形成了创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早在2008年,南航大的“创新工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孵化体系就已起步。与一些高校不同的是,南航大创业孵化中心的运作载体是实体公司,给予大学生创业团队资金和服务支持,建成的绿色通道会将孵化成功的学生创业团队输送到校外注册企业。如今,南航大首批9个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已获准入驻孵化中心。

        “创新工场”激发了学子的创业热情。“学校会对创业学生进行团队指导,帮助他们注册公司,推动较成熟的公司在创业版上市。”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俊珠告诉记者。南航大在读研究生周华,短短几年内,从一名学生成为拥有多家公司、年销售额达600多万元的创业才俊。

        “学生是学校最好的‘标签’,创新的种子‘校内生根发芽、校外开花结果’的局面已基本形成。”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夏初说。

        为梦想保驾护航

        11月9日11时21分,南航大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卫星由“长征”运载火箭搭载发射进入太空,首次在国内实现卫星在轨的特性测试。谈起团队的科研成果,卫星总设计师陈卫东教授感慨:“实现‘飞天’梦,需要教学科研作支撑,南航大有鼓励科研创新的优越环境。”

        近年来,南航大投入上亿元资金,依托建立的专业实验室等,成功建成国字号平台。今年6月,南航大“航空飞行器设计制造与飞行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获得了立项。

        科技创新,优秀的师资队伍尤为关键。南航大通过老教授、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了全方位教师终身教育体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深造,形成由学校、学院、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南航大不仅建立健全了全员聘任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还营造了有利于教师施展才能的工作环境,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夏逢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