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精神和《决定》要求,对高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挥更大作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发挥高校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高校是多元文化的交融汇聚之地,应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深入地开展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善于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建立起来的优势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展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实力和水平。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经验,不断寻求科研方法创新,重点建设一批与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新兴、交叉学科,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优势学科。探索创办高水平外文学术期刊和外文学术网站,为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推向世界提供重要载体。
构建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主线,善于运用他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发出中国声音。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发掘利用中国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所藏的文字、图像资料,通过他者的视角反观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与国外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同时鼓励国内高校发挥自身特长,利用自身优势,到国外建立国际分支研究机构,弘扬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学术成就。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和决策,时刻关注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围绕全球问题、国际区域问题和国别问题,重点建设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推出系列发展报告和政策建议。积极探索跨地区、长周期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与国际一流学术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学术联系、学术交流、学术合作的新平台,不断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树立精品意识,提升中国学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认真用好学术精品、国际性论坛、著名学者这三张名片。组织对外翻译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促进学术精品海外推广,将中国优秀文化与文明传播于世界;举办国际论坛是展示学术成果,扩大中国学术国际影响,继续办好“上海论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办新的国际论坛,探索建立“学界、政界、商界”三方交流互动平台,通过国际论坛发出中国声音;适应全球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的特点,瞄准国际舞台,遴选重要方向,加强孕育培养,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使一批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学者在学术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