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云冈石窟发现寺院遗址印证《水经注》有关描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5日 10版)

        本报太原11月14日电(记者李建斌)云冈石窟窟顶考古发掘又有惊喜!记者今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云冈石窟窟顶去年发现的北魏寺庙遗址约四百米的地方又发现了一处规模更大的北魏至辽金时期佛教寺院遗址。这一发现更加充分地印证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关于云冈石窟当年“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描述。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庆捷介绍说,新发现的寺院遗址位于云冈石窟窟顶八字墙以东一带,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发现的主要遗迹有塔基、铸造工场、水井等。出土遗物有辽金时期的陶罐、瓷碗、瓷罐、兽面瓦当、板瓦、滴水等,北魏时期的“传祚无穷”“富贵万岁”瓦当残片、陶片、柱础石、筒板瓦残片等。塔基是该遗址最重要的遗迹,平面呈八边形,内包方形塔基台,中间为方形塔基,内用片石垒砌而成,砌石内为夯土。塔基的内部正方夯土是北魏遗物,外部八角是辽金补建,形状不一,是北魏至辽金寺院佛塔演变的物证。在铸造工场内发现了辽金铸造井台和30座熔铁炉遗迹。张庆捷分析说,铸造工场应与寺院建设有密切关系,其中熔铁炉环绕铸造井台的布局很少见,对冶金铸造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云冈石窟窟顶考古发掘是为实施石窟窟顶防渗水工程而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考古队在防渗水工程一区共发掘出现代层、明清层、辽金层和北魏文化层四个文化层,明清层有一些灰坑,辽金层有灰坑、河卵石排列的小路遗迹和建筑遗迹,而北魏层则发掘出一组较完整的寺庙遗迹。遗迹是一组以塔为中心的塔院式寺庙建筑群组成,包括塔基、北廊房、东廊房、西廊房、南廊房和砖瓦窑遗迹,根据形制推断,很可能是云冈译经场所或高级僧侣的生活区,是北魏时期云冈寺庙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发现证实了云冈石窟“窟顶应有寺院”的推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