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3日 星期四

    喧嚣中的亲情

    刘 原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3日   14 版)

        根据以往的经验,电视剧《下海》中的男主人公陈志平一出场,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出这个人肯定是“下海”大潮中的佼佼者,是经历磨难之后的胜利者。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观赏完全剧之后,感动我们的并不是陈志平获得财富的过程,而是陈志平对于家人的关照,对于不平的隐忍以及对于操守的坚持。

        “下海”这个词尽管现在也在使用着,但是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说的“下海”,无论是频度还是内涵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至少隐含在其中的狂热与悲壮被冲淡了很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身处内地的人们,被美好生活感召着,对于南方——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充满了向往,同时也开始极端不满意自己所处的环境,纷纷考虑南下淘金。摆脱贫困生活的欲望超越了其他需求,而这种欲望直接导致了人们的集体冲动,其力量犹如江河奔腾,既无可阻挡,又令人惊惧。洪流已至,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被卷入其中。与时代的大势相比,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能在喧嚣中保持冷静并不容易,看着别人纷纷奔着新的生活而去,自己独自冷眼观潮需要极强的定性。陈志平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理想极为简单,不管外界云海翻腾,只要一家人能平静地生活在一起就心满意足。这不是一个宏大的志愿,然而在人们纷纷“下海”的年代里,实现这一理想并不容易。首先是妹夫赵永明率先打破这种宁静,带着陈志芳跑到了广东,继而妻子周芸被单位派到特区创业,小妹妹陈志华与其夫由于无法忍受单位的限制,也去南方投奔了赵永明。一家人终于被拆散,孤零零的陈志平依然坚守着,认为大家总会回到这个被称为“家”的地方。陈志平是孤独的,固执的,更是悲壮的,他知道家人在南方的艰辛,一旦失利,这里仍然是他们的栖身之所。对亲情的眷恋,是支撑陈志平精神的支柱。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去南方的亲人们在取得初步成功后,认定只有让陈志平来这片新天地才有前途,而与此同时,陈志平单位内部等着替代他位置的人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排挤他的机会。于是在内力外力的挤压下,陈志平被迫踏上了南去的旅途。

        陈志平到了特区,其思维与做事方式仍然不改其本色,无法融进新的环境。当然,实际上经济特区并不是一切都先进,当人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的时候,人为恶的能力也会施展出来。陈志平尽管被裹挟到了人们向往的金钱世界,财富之于他可谓唾手可得,然而他内心对于正直诚信的坚守依然执着。利益他所欲也,忠于职守他所欲也,当两“欲”相遇,他选择了后者,而正是这个选择,陈志平的人格魅力喷薄而出。

        “下海”是时代潮流,其目的是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但很多人会在“海”中迷失。周芸的起起落落、赵永明与龙老板的勾心斗角、李林为挣钱失去生命,只有陈志平不为利益所诱,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一心关照着他所能关照到的每一位亲人,独守着自己做人的准则。当所有人都在随波逐流的时候,敢于坚守信念而放弃私利者就是时代英雄。陈志平是“下海”群体中的一个,他为美好生活而来,其对于亲情与正义的坚持,成就他成为了这种英雄。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潮流,每个潮流中都会有勇士的出现。陈志平属于被“下海”潮流裹挟的被动者,但这不妨碍他最终成为时代的英雄。英雄的光环下,有着内心的苍凉,有着情感的无奈,但是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其内心悲壮的坚守,不自量力的担当是其最终成就大业的根本。

        当一切又回归平静的时候,人们内心对亲情的眷恋重又占据了主导位置。当一家人重新聚到一起的时候,所有的人已经历沧海桑田,喧嚣之后的亲情显得尤为宝贵。陈志平是一家人的纽带,也是一家人可以依靠的大哥。他说不上高尚,但其无私与隐忍却让人感动;他说不上勇敢,但其直面潜规则的冷静让人震撼。

        江河奔腾,泥沙俱下。有坚守的人会成为中流砥柱,会成为时代的楷模。

        (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当代电视》杂志社副社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