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移民金大花》、《三峡人家》、《鸣凤》集体亮相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

    万州大戏很“本土”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1日 05版)

        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期间,100多个中外艺术团队和文化机构的3000多名中外艺术家,向世界生动展示了“亚洲风情、中国风格、重庆风采”。“本土作战”的大型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三峡人家》和现代青春川剧《鸣凤》,再次吸引了观众和中外艺术家的目光。当艺术家们得知这三个剧目都来自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万州区时,不由得露出惊讶的眼神:中国西部的一个区县,怎么能接连有戏剧精品出现?

        日常生活是创作的“文化支撑点”

        10月19日和20日,《鸣凤》在重庆市人民大厦展演两场,每场都吸引了1000多名观众。

        《鸣凤》的题材选自巴金的小说《家》,通过传统川剧与现代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将“家”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细胞”来剖析,刻画了鸣凤的悲惨命运和抗争精神。观众杨志余说:“《鸣凤》既保留了唱、念、做、打的戏曲传统功力,又像听欧洲歌剧、看现代话剧;既保留了川剧的韵味,又特别时尚、唯美,是适合年轻人的青春版的川剧。”

        万州是三峡库区的移民重点区县。《移民金大花》就是一部以三峡工程为背景的方言话剧。创作者从三峡移民过程中发生的一件小事着手,挖掘出了一个告别故土、远离亲人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批秉公办事、服务群众的移民干部良好形象。

        反映时代是创作的“内在驱动力”

        《移民金大花》的编剧刘国伟,是三峡库区土生土长的剧作家。2003年,重庆市剧协想约他创作一个移民题材的作品时,他一口回绝了:“我不能写,因为移民太苦了。”但刘国伟很快就意识到,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自己绝对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创作题材。他给自己立了10个字的创作原则:“为国家分忧,为移民解愁。”    “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创作过程,浸透了创作者的汗水和泪水。刘国伟很快写出了后来获得金鹰奖的电视剧剧本《移民金大花》。本土故事、本土演员和本土方言,让观众感到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员,舞台上下同乐同愁,同喜同悲,用最细微的生活情节,准确阐释了最伟大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移民精神。

        三台大戏中,最“本土”的要数《三峡人家》了。这部方言话剧,小店主钱三赚钱的理念深入骨髓,连小孩也不放过;寡妇胖嫂口无遮拦,满世界寻找“爱情”;三个退休老人个性鲜明:教师赵老伯关心时事、码头工人李老伯爱发牢骚、财会科长孙老伯争胜好强;三个农村进城的年轻人更是命运悬殊:金老板削尖脑袋在城里钻营,擦鞋匠田多则信奉凭劳动吃饭,沦落歌厅的艳艳命运坎坷……这些人物在台上吵嘴、发牢骚、斗心眼、谈恋爱,复制了生活的场景,充分展示了渝东北地区的山水文化和民风民俗,塑造了一群真实鲜活的进城农民工形象。农民工进城的进程和他们思想情感所发生的变化,被文艺工作者们演绎成了一首和谐奋进的社区建设之歌。

        本土文化是创作的“万顷高产田”

        文化繁荣离不开文化土壤。

        从巴蔓子、严颜、甘宁、秦良玉等历代忠烈战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等天赋学子留存的文化遗迹;从灿烂辉煌的“大溪文化”,到浓厚的巴渝文化、三峡移民文化,万州有着三峡文化丰厚的底蕴和积淀。万州三部大戏的编剧,都是本土作家;三部大戏的题材,都源于当地居民的生活。立足于本土优秀的文化传承,使中国戏剧的“万州现象”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作为三峡库区的重点移民区县,万州转型重建的任务非常繁重。区委、区政府始终将文化竞争力作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更是将本土作家刘国伟作为自己的10个重点联系服务对象之一,鼓励文艺工作者大力挖掘、开发特色文化资源,着力弘扬主旋律,创作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戏剧作品。

        任何时候都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任何地方都不缺乏文化创作的资源,缺乏的是为时代而创作的精神和鼓励创作的机制。《移民金大花》和《三峡人家》上演以来,先后荣获过“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文华奖等多个奖项,《鸣凤》已荣获文化部、财政部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主演谭继琼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回顾万州区在艺术节上受到观众欢迎的这三部大戏,反映的都是发生在街头巷尾、普通老百姓家中的一些琐事。但经过艺术加工,通过朴实简洁、诙谐幽默的语言,人物内心的刻画,矛盾突出的设置,辅以现代光影技术和舞美设计,使得剧情主线清晰、人物生动鲜活,也使得原本平常之事变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附着力,让观众感觉精妙绝伦、饱含人文深度、浸染现代气息,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

        本报记者 张国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