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以“尊老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敬老月”活动。今天是“重阳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敬老节”。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了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阵阵浓郁的关爱老人馨风,吹拂在神州大地。
敬老爱老,自古以来便是备受人们推崇的传统美德。“百里负米”“亲尝汤药”等等,这些孝敬老人的感人故事,代代相传。古人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在当今时代仍然焕发着绚烂的美德之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灵,感召着大善义举。第三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王冬梅,虽为养女,却20多年来用无私的爱,悉心照料瘫痪卧床的高龄养祖母,改写了“久病床前无孝子”之说;孟佩杰,12年,照料病瘫的养母,而她现在也才19岁……一个个活生生的感人故事,诉说着敬老爱老的当代传奇。
敬老爱老,贵在实效。关爱和孝敬老人,要从老年人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切实把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放在首位,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在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中,要着眼于老年人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特别是对困难、失能、残疾、“空巢”、高龄和灾区老年人的生活困难问题,应重点解决好。当前,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多,扎实做好敬老爱老工作,意义深远。我们要大力继承和发扬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帮贫助老、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敬老爱老,需要的是真情实感,需要的是来自心灵上的温暖力量。如果仅仅是把敬老爱老当作一项“任务”,不能算是真正的孝敬老人。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老人们最需要的往往并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关怀和抚慰。在无法继续为社会作贡献,无法更多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老年人更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关心老年人的生活时,还要更多地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切实做好心理关爱和疏导工作。
在“敬老月”活动中,各地广泛开展的“六个一”志愿服务活动、“百万职工敬老活动”、“青春助老服务行动”、助老助残家政服务、困难老人结对帮扶等助老、惠老活动,让老年人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真情。在开展关爱老年人活动中,还应特别注意保障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把各项惠老、优待政策落到实处,扎实开展老年优待、维权活动。
“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爱老,不是一家之事,一时之风。敬老爱老是社会美德风尚的重要内容。弘扬敬老爱老的美德,需要人人参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关爱老人、孝敬老人,共同谱写敬老爱老的美德华章。
(本报评论员 相关报道见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