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05日 星期三

    华西村:走在时代的节拍上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05日   01 版)
    华西村民的和谐幸福生活。 本报通讯员 孙海燕摄

        9月10日,有着“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江苏省华西村形象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新华社电子屏,以“新农村、新中国”为主题向世界诠释一个传统与现代气息交融的中国新农村形象。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村,发展为中国最富裕的村庄和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华西村步步走在时代的节拍上。而当一个村的名字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紧密相连的时候,华西村所承载的,已不是一个个体命运的沉浮,而是这个美好时代的生动缩影。

        在发展的道路上领先潮流

        “只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是真进,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那是跟进,早晚要出问题的,要扎扎实实的进。”上午10点,民族宫,听到老书记吴仁宝报告中的这句话,全场听众纷纷把掌声献给这位“农民思想家”。

        因实事求是而与时俱进,因与时俱进而科学发展,华西始终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引领新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吴仁宝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将之“翻译”为“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于是,华西有了“一个会赚了一个亿”、华西村股票上市、“山南钱庄,山北粮仓,中间天堂”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发展佳话”。

        发展遇到困难怎么办?“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华西通过发展来解决一个个的困难。2003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9%,上缴税收超过3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家超百亿元的村级企业集团。

        “有效益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如果看看是发展的,实际上亏本,造成资不抵债,那就不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华西对虽有效益但技术落后、造成污染的项目“舍得转”,果断关掉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重的4家化工厂和1家小钢厂。“2003年7月5日我上任书记,第一件事就是关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回忆道。如今,传统产业对集团的利润贡献只占到了近60%,未来将达到传统产业与三产服务“对半开”的格局。

        100亿,200亿,到300亿……华西不断书写新传奇。如今华西村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已连续3年可用资金超30亿元,到今年实现可用资金50亿元。

        精神特质成就发展软实力

        牛是华西的“图腾”,华西村内单铜牛就有几十只。华西人崇拜牛,是因为牛代表着华西村的精神价值观。吴协恩说,我们就是要学习老黄牛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的利益勤劳工作。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从上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关注研究华西,他认为,50年来,华西村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从踏入市场经济的大门起,华西即把诚信作为“软实力”来对待。从钢铁到棉花储运、到化工物流,华西的项目上一个成一个。全球最大钢铁贸易公司英国斯坦科集团的经理,一语道破华西成功的秘诀,“和华西做生意,我们信得过!”对照当下种种失信行为啃噬着市场经济的肌体,华西的独特竞争力不可谓不强大。

        华西人勇于解放思想,接受新事物。从打算盘的会计到掌管50亿元资产的金融女掌门,华西村金融投资总公司总经理包丽君靠的是“转型升级”,“原来靠出大力流大汗,现在靠学习,忙着充电,进修了高级经济师课程。”

        诚信、勤劳、善于学习等元素,构建了华西人的精神特质。从挑扁担造田,到走遍千山万水跑市场,再到玩转“资本魔方”,华西人不断激流勇进、自我超越,靠的就是这股精气神。如今,华西的转型发展,可以概括为五句话:“海运海工、旅游航空、物流储运、资源金融、提升三农。”

        因信仰共同富裕而“集结”

        华西村有个“外国没有、中国唯一”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在这个公司抓了近20年“精神开发”的经理孙海燕颇有心得地说,人的生活应分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分别对应衣食、文化和信仰。“华西人正由物质走向灵魂,由衣食走向信仰”。

        华西人有着“集体信仰”,这就是“共同富裕”。华西始终遵循“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参股”的分配方式,坚持“集体控股,个人参股”的经营机制,这些既保证了个人的勤劳富、节俭富,也保障了集体的共同富、长久富。

        坚持信仰,成为每一个华西人的人生信条。“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由吴仁宝作词的《华西村歌》,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那就是“相信共产党、相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从上世纪70年代起,吴仁宝就立下了“三不”的规矩。他把上级政府给他的1.5亿元奖金,用于发展集体事业。

        坚持信仰让杨永昌做出了“逆向改制”的惊人举动。2002年,来华西投资的杨永昌把总资产达2000万元的金属软管厂转制给村里,由集体控股。

        坚持信仰让秦宏从大银行跳槽到小村庄。他将华西带上了现代金融服务之路,率领一个40人的公司,创造出5亿元的效益。

        靠信仰的号召,来自天南地北的35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来到华西。如今,华西班子成员中有47%的外来人员,华西还帮助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并且为全国各地培训村官达20多万名。

        (本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