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
开场龙鼓《大地情深》,表演者是来自大连金州新区的108名农民;舞蹈《建设者之歌》,表演者是战斗在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歌曲《吉祥》,演唱者是一位来自营口大石桥市高坎镇的农民;小提琴与钢琴合奏《黄河》,演奏者是来自葫芦岛市的100名中小学生……
近日拉开大幕的首届辽宁群众文化节,为期近一个月,安排了500多场群众文化演出,参与演出的群众文化演员及基层文化骨干达10万余人,受益群众预计200余万人,真正成了群众演、演群众、给群众演的文化盛会。
77岁的沈阳市铁西区保工社区居民张林田老人,参加了歌舞《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表演。看到台下2600余名观众手里挥舞着荧光棒,他兴奋地说:“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大明星。”
谈到对首届群众文化节的印象,辽宁省群众艺术馆馆长田剑峰深有感触地说,从专业艺术唱主角,到让群众走进大剧院,站上大舞台,成为文化主角,这是辽宁将文化工作重心转向群众文化的探索和实践的集中表达,也是党和政府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在文化领域的真实体现。
一个时期以来,个别地方热衷于追明星请大腕,在明星大腕身上一掷千金,却在群众文化的投入上锱铢必较。
“看看在风里雨里打太极、扭秧歌、唱歌曲的,有没有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难道我们就忍心将大把大把的文化经费投放到商业演出上?”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江说。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文化主体创造力,最大限度地使文化投入和文化设施发挥实效,这已成为辽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
政策向群众文化上倾斜。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辽宁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并首次将文化建设指标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评;2010年,省委宣传部起草了《关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汇报提纲》,同年,群众文化工作纳入《辽宁省政府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政府工作报告。
钱往群众文化上投。以往,群众文化是“自发、自愿、自创、自演、自费、自娱自乐”,现在,政府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重担。辽宁率先设立群众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斥资50亿元启动了省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科技馆等一批重点群众文化设施。全省65个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免费开放,11700多个建制村,村村都有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点播服务点6万多个,推广机顶盒点播用户209万户,覆盖省内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百馆千站”培训工程共培训文化馆(站)长及社区文化管理员1700余名;全省农村平均12个行政村就有一台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农民坐在家门口就能看电影。
文化由群众创造。以往,群众是专业文艺作品的欣赏者,现在他们正以主动的姿态,通过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歌唱自己的生活。2009年,辽宁举办“振兴之歌”群众性歌咏活动,全省共有2000余支合唱队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歌咏晚会,3000名群众演员走上辽宁大剧院的舞台,演员人数超过了观众人数;2010年,“红诗辽宁”群众性诗歌咏诵活动,全省涌现出优秀原创诗作5000多首,建立红诗咏诵队伍3900多支,成立红诗社、红诗基地6200多个。
沈阳市沈北新区马刚乡农民自己出资购买乐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讴歌农村新貌;海城高跷艺术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国家群星奖等比赛,享誉海内外;本溪市群众自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500余个;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农民李春军连续14年举办“迎春农民歌会”,被农民誉为家门口的“春晚”。
今年8月2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地情深”辽宁省群众文化专场晚会在北京演出,370多名工人、农民、教师、民警、学生演员登上首都舞台,为观众带来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盛宴。文化部部长蔡武看完演出后说,辽宁的群众文化搞得热火朝天,非常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