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长恨歌》已经被岁月风干成一堆干燥的脱水食品。我们要做的是注入新鲜的活水,让紧皱的历史随之温润而舒展开来,舞剧《长恨歌》让历史恢复了叶的青绿,花的芬芳。以长篇叙事诗歌《长恨歌》为依托,以唐明皇、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运用了现代舞剧和高科技艺术手段,历史、诗歌、歌舞、科技融为一体。《长恨歌》赋予华清池深刻的文化内涵,华清池是爱情的故乡,《长恨歌》是华清池的灵魂,舞剧《长恨歌》就是华清池灵魂的完美再现和释放。
《长恨歌》是一个很适合用舞蹈来表现的舞台剧故事。舞剧故事化,故事传奇化,传奇情节化。舞剧是剧,要用鲜活生动的故事吸引观众,尽可能符合大多数观众的欣赏需求和审美趣味,尽可能体现使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意图:故事好看,富于艺术魅力。现在的舞剧讲不好故事,是导致舞剧缺乏感染力的原因。
舞剧《长恨歌》除开山水实景加高科技外,得天独厚的一点,也是有别于其它实景舞剧的一点,就是演绎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就发生在华清池边上的历史爱情故事,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改编的舞剧《长恨歌》故事脉络清楚,血肉丰满,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仅提高了舞剧的艺术性,也提高了故事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舞剧《长恨歌》保留住诗歌《长恨歌》的内核:歌颂忠贞爱情。通过独具魅力的舞蹈艺术形式,诉诸观众的视觉、听觉,有力传达了“把美当众毁灭给人看”的爱情悲剧特征。《长恨歌》一剧在“情”字上做足了文章。集中渲染了于李、杨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生离死别的难舍难分,绵绵无绝期的无限长恨。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超越时空局限,撞击观众的心灵,并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审美意义上的成功。
《长恨歌》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享受,营造出《长恨歌》大写意的氛围。拉开序幕,绽放的荷花簇拥着杨玉环踏浪而来,新颖生动、高贵典雅,杨玉环踏着清泉的薄雾,带着春日的荷风,走进华清池,走进唐代历史,走近我们……全剧以《两情相悦》、《恃宠而骄》、《生离死别》、《仙境重逢》四章包括帝妃巡游、玉环入宫、贵妃出浴、贵妃醉酒、安史之乱、马嵬兵变、七夕盟誓、贵妃之死、仙境重逢等故事情节以十幕场景依次上演,时而恢弘壮阔,时而婉约动人。每个章节中穿插浑厚的男中音诵读的《长恨歌》诗句,营造出开阔、辽远、苍凉的意境,使诗歌、音乐、舞蹈在历史与现实、人间与仙界、传统与时尚交融中徐徐展开一幅浪漫感伤的爱情画卷,让观众穿越时空,真实感受1300多年前发生在骊山脚下华清池畔的凄美故事。
《长恨歌》的成功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充分重视和突出音乐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体的视觉图景中营造强烈的情感氛围。《长恨歌》的音乐风格鲜明,大胆借用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及通俗音乐的元素,再根据场景辅以陕西碗碗腔、秦腔等地方戏曲音乐元素,音乐多样化的贯穿充分发挥了各种音乐元素的表现力,时而雄浑激昂、时而婉转低回,时而欢畅幽咽。琵琶清音风骨清俊;交响乐恢弘深厚,并多次引用《长恨歌》的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整部作品的寓意上形成彼此呼应和映照。在表现李、杨生离死别时,低沉的的音乐,凄婉、哀怨、悲怆。
全剧的舞蹈在唐代古典舞中融入了民族舞、现代舞,把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化为舞蹈场面、舞蹈细节和舞蹈形象。或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或集体舞,用舞步释放诠释着欢乐,爱恋,用舞步诠释着悲伤,挣扎。“蓬莱相会”的仙境中,杨玉环从云天飞来,亦真亦幻,摇曳多姿,摄人魂魄。把绝代佳人杨玉环的千般妩媚、万种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绚烂华美的服装,既有东方古典美,又具备现代的时尚。
全剧以骊山山体为背景,以华清池九龙湖做舞台,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为舞美元素,再加上移动、升降转换的装置、纱幕和灯光的运用,二十万平方米的山体壁画投影,运用现代高科技视觉效果,多媒体音像手段等现代高新技术,配以变幻万端的灯光色调,营造出云雾缭绕、满天星斗、浓雾瀑布、火光冲天、皓月当空、电闪雷鸣的效果,整个舞台瑰丽奇特、流光溢彩。在表现“安史之乱”情景时,一时间舞台上旌旗招展,硝烟弥漫,刀光剑影,火光冲天,士兵的喊杀声,弓箭的呼啸声,战马的嘶鸣声,炮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惊心动魄,给观众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以爱情为主题的《长恨歌》是一段千古绝唱的东方爱情神话。《长恨歌》的震撼力,来自于生死不渝的真挚爱情,其实质表现的是人的精神生命对爱我所爱理想境界无怨无悔的追求。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文理学院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