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这本经一念就灵”。这是一句很实在也很有用的话。今天我们的一些艺术作品总是被人们诟病,指斥其胡编乱造,没有公信力,其原因不就是严重脱离生活吗?现在人们言必称商业号召力,好像艺术作品没有票房、没有收视率就是因为缺乏商业号召力所致,殊不知如果商业号召力离开了艺术必须具备的人文元素,其号召力也是不可能持久的。
我们看看中国的“文革”年代,当时的八个“样板戏”,其号召力远比今天的商业号召力强多了,但它的结果恰恰是宣告了文艺的死亡。再看看破产的好莱坞巨无霸米高梅,难道它不懂得所谓商业号召力的道理吗?它称得上是电影商业号召力的祖师爷了,也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一种艺术形式走向辉煌往往是因为生活给了它精神的源泉和创作的灵感,生活对创作者有所触动,创作者才能天马行空,自由地发挥。我们始终把生活看做创作的源泉,不管你是现实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生活给我们的素材与细节往往都是作家和导演,包括编剧,关在房子里是想象不出来的。
当然,看到并且理解生活的现象,进而了解生活的本质,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深刻地思考。而将生活的启迪变作创作的题材也还需要我们有才华和天赋。很多时候我们听到民间那些近乎匪夷所思或者天方夜谭般的故事,常常会感叹于生活的无奇不有,感叹生活和世界之博大,或者折服于生活的精妙,包括其中所蕴含的哲理。中国的文艺正享有这份世界上最丰厚的社会生活资源。中国的人文资源远远胜过西方的所有国家,远的不说,就说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几年,在这块热土上,精彩的人生故事就永远也写不完。
生活每天都在感动着我们,给予我们真、善、美的启迪。我们去读生活这本经,一定能读到完全另类的故事,并且一定在其中孕育着生活的力量。
回到生活中去吧,电影编剧、电影导演们。去寻找来自生活中的故事不是比胡编乱造靠谱得多,有意义得多吗?生活会给我们提供源源不绝的精彩故事。更重要的是,生活令我们变得善良,变得懂得艺术,懂得创作,懂得艺术家的使命。
(作者为电影发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