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30日 星期五

    《妈妈咪呀》的启示

    周志强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30日   14 版)

        2011年8月,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高调出击,以强劲的态势,席卷中华大地。在上海、在北京,观众踊跃观看,媒体好评如潮。这部已拥有14个语言版本、在全球300座城市进行过演出、观众人数已近半亿的“世界第一音乐剧”,在中国观众的热情拥趸中又一次站在了成功的巅峰。从其纵横全球“屡战屡胜”的骄人演出业绩中,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其巨大成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所带来的重要启示。

        《妈妈咪呀》的创作者们以挖掘观众最积极的现场参与意识为主要诉求,调动了各种艺术元素,通过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一个女儿和三个爸爸的离奇故事,讲述了两代女人不同的爱情观,以及轻率的爱和成熟的爱所产生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样一个故事结构,相信在所有人的心中都能够引起相应的共鸣,对任何年龄段、不分男女、不论国籍的人们,都能产生一股不容忽视的吸引力——就像该剧以阿巴乐队的音乐作为剧情发展的基本线索所达到的效果一样,既有适合年轻人、充满了俏皮和天真的跳跃性的乐段,也有更加成熟、情感丰富甚至略带怀旧的曲调,通过这些努力,创作者把视觉冲击力、听觉冲击力、心理感觉冲击力综合发挥到极致,同时捕获到了不同年龄群体的喜爱,在演出中制造出最为强烈的“气场效应”,“忽悠起”全场观众的高度现场参与热情,带给人无与伦比的、极为热烈的剧场感受。不难看出,创作者在题材选择和形式包装上,充分注重到了多数人,也就是最广大人类群体的接受可能,它所推崇的是一种突破了任何文化、阶层、国籍、性别、年龄差异的广大人群的审美感受。这是《妈妈咪呀》成为当代世界舞台艺术中受到最广泛人群的拥戴、因而也是最成功的音乐剧的重要原因。

        这种“注重广大人群审美感受”舞台理念的创建,源于音乐剧最基本的创作原则——由音乐剧商品属性相伴而生的亲民性。音乐剧艺术没有程式化的束缚,没有固定表现样式的限制,是一种具有极高创作自由度的艺术形态。音乐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雅俗共赏,在于它的全民接受性。人人都能够看得懂它,都能够欣赏得了它,都能够享受到它所带来的欢乐。

        在这样的创作理念引领下,创作者们真正在为观众而创作。故事的讲述方式、情感的表达节点、音乐及舞台技术的运用手段等等,都以努力提高观众的接受度、增强观众审美愉悦感作为第一出发点。他们倾尽自己的心力,把音乐剧的全部要素力求做到极致。

        音乐剧是商品,任何商品都是为人服务的。商品的高度人性化,是世界上一切商品对于优秀品质的最高追求标准,所以说,同任何商品一样,只有最大限度增强音乐剧商品的亲民性,采用各种艺术手段“取悦”观众,获得最广泛观众群体的喜爱与认可,争取消费者的青睐与拥戴,商品的生命力才能得以延续。这是音乐剧创作的不二选择。因此,应当毫无争议地把亲民性作为音乐剧创作所要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毋庸置疑,中文版《妈妈咪呀》的项目运作获得了巨大成功。它的成功不仅表现在良好的票房收益和商业运作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音乐剧大制作项目的实践,实现了舞台制作的国际对接,了解和熟悉了音乐剧市场运作的国际商业合作规范,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能力很强的音乐剧表演、舞台技术管理、宣传推广和运营管理人才。究其成功的原因,一是选择了最具亲民性、最无文化障碍的优秀音乐剧剧目,并且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改造,尤其是语言表达的本土化改造,加上演员几近完美的人物形象塑造,丝毫没有是在看外国戏的感觉,故事感人可信、音乐顺耳动听。二是根据中国演出市场的特点,成功改造了国外推广方式,创造出符合中国广大消费者文化心理的“亲民性”市场营销推广理念。这一切都证明,中国的艺术工作者有能力制作、演出、经营音乐剧,而且能够按照国际标准运作成功经过本土化改造的原版引进剧目。更重要的是,《妈妈咪呀》的成功再次证明,中国的广大观众有足够的热情接受音乐剧,其热爱与理解的程度丝毫不比西方世界逊色。

        (作者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