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关于月亮的新理论:地球曾经有两个月亮,后来这两颗行星发生碰撞,进而合二为一,成为现在的月球。
月球的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直让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月球对着地球的一侧地形平坦,但背对地球的一侧却有许多凹坑和高山。如今,这一假说可以较好地解释月球的这一奇特现象。科学家说,两个月亮在约44亿年前相互撞击,只可惜当时地球上还没有任何生命,没有人见证曾有的双月。
科学家猜测,大约在45亿年前,有一个巨型行星撞击了地球,飘散在太空中的物质逐渐形成了今天月球的主体。除了这个月亮,当时的撞击还形成了另一个较小的行星,其直径只有约965公里。这个较小的月亮跟着大月亮绕着地球转;大月亮的宽度大概是小月亮的三倍,重量大约是它的25倍。
研究的参与者之一、加州大学的行星科学家艾斯庞表示:“它们注定要碰撞。这是没有办法的。……它们的撞击是低速的。”正是由于两颗行星的相撞速度相对较低,结果它们并没有融毁,而是合二为一。电脑模型显示,该次撞击应该发生在今天月球背对地球的一侧,并造成了月球远地一侧更加起伏不平的地形。该次撞击还将大量的钾、磷和稀土等元素推向了月球的近地一侧。
其实,关于月球近地一侧和远地一侧差异巨大的问题,科研人员曾提出许多解释,如认为是地球引力造成的或是由月球内部岩浆运动特点决定的。这一研究为这一奇特现象又增添一种猜测。不过,这些猜测还都停留在理论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证据的支持。因此科研人员都期盼着探月计划能提供更多线索、更多实证,看看谁猜中的谜底。
本栏目稿件由胡乐乐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