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1日 星期四

    践行“育人为本”

    作者:吉林大学 孙正聿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1日 07版)

        人类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创新的历史,高等教育则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教育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既是历史文化的传递活动,又是历史文化的创新活动,它既执行文化的社会遗传功能,又执行文化的时代变革功能。高等教育既为受教育者“认同”历史、社会和时代,形成具有文明史内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又为历史、社会和时代“认可”受教育者,形成具有时代内涵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创造条件。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在这种“认同”与“认可”的双向互动中的核心理念。

        文化的传承创新,既是高等教育中的“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中的“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因而是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所实现的“专业教育”与“健全人格”的相互融合。高等教育的“教书育人”,就是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揭示和展现各门科学的概念系统所提供的认识的阶梯和支撑点,揭示和展现这些阶梯和支撑点所蕴含的科学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从而实现受教育者与历史文化的“认同”与“认可”的双向互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人。

        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践行“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根本使命,必须深刻地认识“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高等教育实现“育人为本”的根本使命,必须强化“育人”的双重自觉:培养“专门人才”和培育“健全人格”的双重自觉。只有强化“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才能切实地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还应切实引导大学生开展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教育既是为受教育者“认同”历史、社会和时代奠定基础,又是为历史、社会和时代“认可”受教育者创造条件。教育要以这种双向互动的“认同”与“认可”为出发点来培养学生,就需要强化学生的“交往实践”:其一,强化学生之间的交往实践,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从自我封闭的“网迷”、“网恋”中走出来;其二,强化师生之间的交往实践,要求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使学生从自我认同的“代沟”中走出来;其三,强化社会的交往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志愿者等各类社会活动,使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其四,强化学科的交往实践,扩大学生的交往对象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从“领域”走出来;其五,强化国际性的交往实践,充分利用各种国际合作机会扩展学生对世界文明的了解,使学生从“地域”走出来,切实地感受当代的文明形态的变革,在“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中传承和创新文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