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8日 星期一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8日   12 版)
    图为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二版封面。自陈译本出版到现在我国先后正式出版过12种中译本。

        ●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

        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基本口号的初期新文化运动,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它所追求的还是个人的解放,还不可能把人们引导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的道路上去。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才真正使中国人摆脱了思想的蒙昧,从大本大源上实现了新的觉醒而走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也可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时只是被少数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中国土地上扎下根来,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能不能在中国大地上形成“燎原之势”,都还是一个问题。1938年,毛泽东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式、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才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中国人民才真正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选择。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

        《思想的历程》是一部非常有思想性的普及马克思主义的片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有一种特别的思想力量,同时也因为中国的土壤适合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人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提供中国人要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武器,而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的实践,也为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推进,现在编译工作者一个特别重要的工作,就是使我们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原意,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更深入的工作要去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

        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衰弱。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奋起探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之路。从师夷派、洋务派、维新派、立宪派到革命派,前赴后继奋斗半个多世纪,都企望中国步西方列强后尘,走资本主义之路。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表面上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实际上中国依然备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西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大量输入中国。当时的先进分子经过学习、比较、鉴别,认为马克思主义最适合中国国情,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于1921年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才完全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北京大学教授聂锦芳:

        古往今来,存在形形色色的思想形态,有的讲求个人道德践履,有的叩问生命体验,有的寻求救赎之途,有的追求“绝对真理”,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当然不能全盘否定这些理论形态存在的价值及其合理性,但马克思主义与此决不相同,比较而言,它更是一种现实的理论、时代的理论、社会的理论、人民群众的理论和“改变世界”的理论。注目于现实、关注时代、社会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强项;它并不孜孜以求个体生命的人生体验与生存价值,而是着眼于社会的整体进步与人类的全面发展。看了《思想的历程》,我深受感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家群体,牢记职责,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促进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