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1日 星期一

    教育改革:让人民更幸福

    储朝晖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1日   16 版)
    CFP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了。一年来,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依然是:改什么?如何改?问为什么要改的人却很少。

        事实上,只有每个人真正明白为什么要改革,才能成为自觉的改革者,才能彻底自知改什么和怎么改,而不需要向其他人求问。

        《纲要》立意的教育改革就是要为人民更幸福而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对于改什么的回答就只有一个标准:凡是阻碍人民实现幸福的教育观念、政策、制度、法规、做法,都需要改革,都要列为被改革的对象;凡是能增进人民幸福的教育理念、政策、制度、措施都需要提倡和推广。

        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具体学校的微观管理,或是教学、评价、考试、招生,只需拿这把尺子一量,便能看出教育改革究竟需要改什么、要革什么、需要兴什么。如果不同的人用这把尺子所得出的判断不一致,则需要公开讨论,以达成的共识为准。

        对于怎么改的问题,《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做法已经暗示了答案。具体来说,要由人民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作出判断,以人民的体验为体验,以人民之利害为利害,要看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的成长和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民是教育的真正主人,减轻人民受教育的负担,实现人民通过教育成才的愿望。政府或教育管理者只有依据人民的意愿办教育,才能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真正办成增进人民幸福的教育。

        当今,教育要如何改革已经不是纯粹的专业问题,而是检验一个地方政府、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是否真的止于人民幸福。陶行知曾将乞讨兴学的武训精神归纳为“三无四有”:一无钱,二无靠山,三无学校教育。他所以能办三个义学是因为四个有:他有合于大众需要的宏愿;他有合于自己能力的办法;他有公私分明的廉洁;他有尽其在我坚持到底的决心。现今的教育工作者相对武训来说,“三无”已变为“三有”,如果尚不能切实推进教改,增进人民的幸福,那只能判断他们在“四有”方面出了问题,或干脆“四无”。

        教育改革在不同地方不同方面出现进展不一的状况当然有多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在于要检视是否真的有上面的“四有”,是否切实紧紧依靠人民,是否最广泛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真能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有了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意愿作动力,任何艰巨的困难都可以在改革的进程中加以克服,就必然能找到适合当时当地教育改革的切实措施。正因为如此,政府及教育和教育管理部门在教育改革遇到困难时,就需要到人民之中,了解人民的教育需要。

        实现人民幸福的教育,应能针对现实需要,何者应兴,何者应革,宜充分发表各方的意见,议而有决,决而能行。

        实现人民幸福的教育,重要前提是教人做主人,因此这种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就是变被动应试的教育为主动创造的教育,将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

        实现人民幸福的教育应维护好人民的权利,坚持教育为公,不以教育为任何小集团谋利益;推进教育公平,使弱势人群也能享受到教育的权利;坚守教育正义,不以侦探作教员,不使师生兼侦探,不在师生之间制造隔阂;维护教学自主,使学生打开眼睛看事实,有阅读自由,讨论自由,批评自由。

        实现人民幸福的教育本身是多样性而非单一性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多样的,必须把教育办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扬其长,才能实现每个个体的幸福,。

        中国的教育改革在取得一些进展的同时绝不能沾沾自喜,因为还面临重重困难,改革困难,不改革更困难。在教育改革上,精神懈怠时要多倾听社会公众对教育改革的呼声和要求;在能力不足时要多发挥社会及教育专业人士的智慧;在脱离人民时,要清醒地意识到民众才是教育真正的主人;在出现消极腐败时就需尽快公开规则、透明操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