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31日 星期日

    警惕! 有些夏令营变了味儿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31日   01 版)
    夏令营除了让孩子快乐地度过暑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全面的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CFP

        每到暑假,让孩子过一个怎样的暑假成了家家户户的难题。既不想让孩子荒废时间,又心疼孩子上培训班太辛苦,夏令营像是不错的选择。

        商家们更是瞅准商机,纷纷推出内容不一、价位不等的夏令营产品,夏令营随之生意兴隆。

        夏令营寄托着家长们寓教于乐的美好愿望,可是专家却说绝大多数的夏令营都成了玩乐营,理想与现实之间,差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孩子们得到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千奇百怪 “烧钱”不含糊

        如今的夏令营名目千奇百怪,令人眼花缭乱。记者粗略分了下类:一是学习型,如英语夏令营、写作夏令营;二是游学型,如国内“北京名校游”、国外“名校巡礼”等;三是艺术体育型,如艺术写生、篮球封闭营等;四是心智成长型,如潜能开发、情商训练等;五是综合素质型,如国学营、理财营、生存拓展营等等。除此之外,还有的夏令营如“哈哈荧屏夏令营”简直无法归类。

        如此火热的夏令营市场,直至目前却都没有专门的行业准入制度,举办机构也比较繁杂,主要以各类旅行社、培训机构、文化公司为主,也有一些学校和社区。

        据记者观察,绝大多数夏令营都是商业产品,以盈利为目的,而收费低的公益夏令营简直难觅踪影。一般的夏令营收费动辄数千元,在网上的夏令营综合网站中几乎看不到千元以下的夏令营,两千元以下的算是低端价位了。更可怕的是,夏令营的价格正在节节攀升,今年各种价格不菲的“高端营”颇受追捧,“奢华风”成了夏令营的流行趋势,记者甚至看到这样的广告:“提前熟悉上流社会,快乐暑假选好高球夏令营”。

        在“高端营”中,最典型的就是国外游学营,主要目的地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一般在两万元以上,最贵的夏令营十天左右要花费5万多元。而所谓游学营,也不过是英语学习、参观名校、游览名胜等内容。

        家长们为了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真是不惜血本,可花出去的钱是不是真能收到预期效果呢?

        广告诱人 名不符实隐患多

        各种夏令营为了吸引家长孩子的眼球,纷纷打出诱人的口号和广告语,什么“金色湖畔‘绿野仙踪’草原拓展营”、“给孩子注入成功基因”、“好习惯的播种营”等等,好像孩子进了夏令营,就一定能变个样。事实真的如此吗?

        “本来想让孩子出去游学一趟,却变成了旅游,一点大学氛围没有感受到”,家长范女士说。她小孩上初中,本着让孩子感受名校氛围、激发孩子斗志的想法,范女士给孩子报了一个“未来精英”夏令营。孩子回来说到处旅游了,北大清华人太多,就照了一张相。“什么文化都没感受到,原来说的领导力培养、励志教育一点没有”,范女士觉得很不值,可口说无凭,钱也不能退。

        像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夏令营似乎比比皆是,什么“心智训练营”变成了心算学习,“军旅生活营”却能自由出入,“快乐口语”变成跟培训班无异的封闭学习。国内许多夏令营不仅擅自变更、减少项目,为了节省培训成本或者根本不具备培训资质干脆直接变成“旅行团”。“其实就是旅行,放假就改叫夏令营。”一位旅行社工作人员跟记者说,“就是吃准了孩子们想单独出去玩,找新鲜,家长们为了孩子什么钱都舍得花。”

        变成旅行团事小,营内的安全和教育隐患更不容忽视。曾有多起孩子在营中受伤、毁容的案例,却因为责任不清,家长维权无门,孩子受害终生。抛开教学资质不谈,许多夏令营孩子人数多、组织人员少且不专业,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细节。许多不良商家为了节省成本,给孩子住宿、伙食条件差,配备的随营人员冷漠、严厉,还美其名曰“锻炼生活能力”,而它带给孩子的很可能是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而颇受追捧的国外游学营也不像看起来那么美好。李先生花了3万元报的美国游学营,“也就是出去玩了一圈迪士尼什么的,孩子还是不愿意说英语,却总炫耀买的纪念品”。

        慎重选择 玩要玩出品质

        办夏令营的目的是让孩子在玩中学,用北京海淀区校外教育研究室主任吕文清的话说就是“要玩出品质!”他认为,目前的多数夏令营都不够专业,“现在绝大多数夏令营的组织人员、授课人员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言传身教没有教育性,对孩子成长没有帮助甚至带来不良影响。”

        吕文清说,针对青少年夏令营管理的各项指标如功能定位、专业属性、孩子发展指标、目标实现评价体系等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也没有相应的行业协会对其发展进行监管。“这样就造成了夏令营的过多、过滥、过泛”。 

        对于参加“游学夏令营”成风,知心姐姐卢勤表示很不赞成。她说:“出国游学要看孩子的状态,贸然把孩子送出去也许会造成孩子的不适应,反而会对将来留学造成不好的影响。”她还表示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多了解我们自己的祖国,培养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专家们表示,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培训班的时候,首先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其次要注意辨清主办机构是否有举办夏令营的资质、够不够专业。同时,除了确定课程设置、行程明细、生活起居标准,还要了解随团人员数量和素质、对一些责任界定要以书面形式确认清楚,对付费凭据、之前的广告宣传单要注意留存作为维权凭据。如果项目中有游泳、攀登等运动项目,就要特别注意对孩子的安全保障措施。

        本报通讯员 陈雪紫 本报记者 丰 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